草乌
《中国药典》:草乌
拼音注音
Cǎo Wū
别名
乌头、五毒根
英文名
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
来源
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. 的干燥块根。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干燥。
形状
本品呈不规则长圆锥形,略弯曲,长2~7cm,直径0.6~1.8cm。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,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,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。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,皱缩,有纵皱纹、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。质硬,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,有裂隙,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,髓部较大或中空。无臭,味辛辣、麻舌。
性味
辛、苦,热;有大毒。
鉴别
(1) 本品横切面:后生皮层为7~8列棕黄色栓化细胞;皮层有石细胞,单个散在或2~5个成群,类长方形、方形或长圆形,胞腔大;内皮层明显。韧皮部宽广,常有不规则裂隙,筛管群随处可见。形成层环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。木质部导管1~4列或数个相聚,位于形成层角隅的内侧,有的内含棕黄色物。髓部较大。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。粉末灰棕色。淀粉粒单粒类圆形,直径2~23μm;复粒由2~16 分粒组成。石细胞无色,与后生皮层连结的显棕色,呈类方形、类长方形、类圆形、梭形或长条形,直径20~133(234)μm ,长至465μm,壁厚薄不一,壁厚者层纹明显,纹孔细,有的含棕色物。后生皮层细胞棕色,表面观呈类方形或长多角形,壁不均匀增厚,有的呈瘤状突入细胞腔。
(2) 取本品粉末0.5g,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.5ml ,振摇10分钟,滤过,滤液置分液漏斗中,加0.25mol/L 硫酸溶液20ml,振摇提取,分取酸液适量,用水稀释后,照分光光度法(附录Ⅴ A)测定,在231nm 与275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。
(3) 取本品粗粉1g,加乙醚15ml与氨试液1ml ,浸渍1 小时,时时振摇,滤过,取滤液5ml,蒸干,残渣加7% 盐酸羟胺甲醇溶液5 滴与0.1% 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1 滴,滴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,再多加2 滴,置60℃水浴上加热1~2分钟,用冷水冷却,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~3,加三氯化铁试液和氯仿各1 滴,振摇,下层液显紫色。
炮制
[b]制草乌[/b]:将原药材拣净,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,用凉水浸漂,每日换水2次,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;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;另外用甘草、黑豆煎汤,加入漂过的草乌,煮透,至内无白心时取出,去掉药渣,晒至半干,闷润后切片、晒干即可(每100斤用甘草5斤、黑豆10斤)。
归经
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用于风寒湿痹,关节疼痛,心腹冷痛,寒疝作痛,麻醉止痛。
用法用量
一般炮制后用。
注意
生品内服宜慎。不宜与贝母、半夏、白及、白蔹、天花粉、瓜蒌同用。
贮藏
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玉桂
- 乌龟
- 新木姜子
- 鲛鱼皮
- 龙脷叶
- 多茎野豌豆
- 马肠薯蓣
- 白榄根
- 阿育魏实
- 猫胡子花
- 雀榕根
- 紫铜矿
- 馒头蟹
- 盾果草
- 半边藕
- 蓝锭果
- 柚根
- 三轮蒿
- 蒙自虎耳草
- 山吴萸果
- 红毛对筋草
- 橘络
- 锯鲨翅
- 地朝阳
- 龙须藤
- 朱兰
- 吴萸叶五加
- 滇南美登木
- 华南胡椒
- 虾蟆
- 横经席
- 杜楝
- 苏木蓝
- 葱白
- 铁粉
- 牛尾泡
- 麦撇花藤
- 蓝花子
- 粗叶悬钩子
- 苦檀子
- 矮脚苦蒿
- 蜣螂
- 阴香皮
- 吴茱萸叶
- 鱼油
- 剑皮树菌
- 野菊花
- 通脉丹
- 白扁豆
- 金堂葶苈
- 路郎鸡
- 人参果
- 金缕梅
- 庵闾子
- 梨
- 马蹄金
- 香港四照花
- 粗叶卷柏
- 刺郎果
- 小旋花
- 山莴苣
- 石龙子
- 仰天钟根
- 贝齿
- 鸊鷉
- 蜂窝草
- 栾樨
- 白豆
- 毛花槭
- 垂丝海棠
- 岩筋菜
- 黄瓜藤
- 马心
- 波罗蜜核中仁
- 人中黄
- 石松子
- 水仙
- 紫花芥
- 麻油
- 石蔓藤
- 白常山
- 宜昌荚蒾叶
- 大唇香科科
- 紫茉莉子
- 猫爪草
- 蒟酱
- 旱荷叶
- 楤木叶
- 叉歧繁缕
- 石韦根
- 砂仁花
- 睡菜
- 美丽胡枝子
- 罗锅底
- 毛叶石楠
- 铜锤草
- 白茅花
- 凤仙根
- 莨菪
- 盐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