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香附
《中华本草》:草香附
拼音注音
Cǎo Xiānɡ Fù
英文名
straw 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灯芯草科植物走茎灯心草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uncus amplifolius A. Camus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走茎灯心草,多年生草本,高20-30cm。具长的横走根茎。秆直立,直径约2mm,光滑,具纵条纹。叶多集生于茎2/3以下部分,生于分蘖者长达15cm;茎生者长5-8cm,宽2.5-3.5cm,先端钝尖;叶鞘紧密抱茎,无明显叶耳。花序有2-3个小头状花序每个小头状花序有3-10朵花;叶状总苞长1-4cm;花有短梗,红褐色,长5.5-7mm;花被片6,披针形,长约5mm,具白色膜质边缘;雄蕊6,花丝长2mm,花药浅黄色,长3mm,雌蕊具花柱,长2-3mm,柱头线状3分叉。蒴果卵状,褐色,花柱宿存。种子卵形,两端尾状附属物长1mm。花、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100-3300m的高山湿草地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平;辛;微苦
功能主治
理气止疼;活血调经。主肝郁气滞;胸胁疼痛;月经不调;崩中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草香附
拼音注音
Cǎo Xiānɡ Fù
别名
走茎灯心草
来源
灯心草科草香附Juncus amplifolius Camus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辛、苦,平。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,调经活血。主治肝郁气滞,胸胁疼痛,月经失调,崩中带下等症。
用法用量
1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草香附
拼音注音
Cǎo Xiānɡ Fù
别名
拉冈(藏名)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灯芯草科植物走茎灯心草的根茎。7~9月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35厘米。根茎细长,常横卧,被褐色残存叶鞘纤维。茎直立,圆柱形,具3~4叶片。叶片扁平,禾叶状,长3~7厘米,宽约0.5厘米,基部成鞘抱茎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叶鞘下部带紫红色。花小,4~11朵结成稠密的伞形花序,基部有3片褐色叶状苞片;花序具不等长的柄而排成不规则的聚伞花序,基部有1片披针状线形的叶状苞片;苞片直立,绿色,下部带紫色,高出整个花序;花被裂片6,褐色或橘褐色,披针形,渐尖;雄蕊比花被片稍短,花药比花丝长;雌蕊伸出花被片,上部3裂,褐红色。蒴果3瓣裂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草地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性味
性平,味辛微苦。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,调经和血。治肝郁气滞,胸胁疼痛,月经失调,崩中带下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窝儿七
- 慕荷
- 管仲
- 龙须眼子菜
- 芸香
- 蝴蝶树
- 杯苋
- 南瓜根
- 猬肉
- 草木灰
- 鸡子
- 蜗牛
- 苏木
- 转心莲
- 大鱼鳔花
- 圆节山蚂蝗
- 金草
- 南酸枣
- 干蕨鸡
- 树头菜
- 罗布麻叶
- 安息香
- 黄山五叶参
- 百舌鸟
- 松叶防风叶
- 大麦
- 粗榧枝叶
- 大果卫矛
- 南枳椇
- 田旋花
- 戴星草
- 雪猪油
- 墨旱莲
- 圆叶碱毛茛
- 珊瑚冬青
- 大火草根
- 水虱草
- 亚黑管菌
- 红毛草
- 榅桲皮
- 岩枇杷
- 朴树叶
- 醉马草
- 狗舌草
- 豺皮樟根
- 诃子
- 大金发藓
- 黄花仔
- 豆油
- 湖北海棠
- 星蕨
- 大一面镙
- 黄河裸裂尻鱼
- 木芙蓉根
- 针砂
- 浆果苋
- 鱼香草
- 翅茎蜂斗草
- 柏子仁
- 榛蘑
- 羊角拗
- 华山矾根
- 臭山牛蒡
- 日中花
- 白背枫
- 一匹绸
- 胜红蓟
- 蜘蛛七
- 海茜
- 树救主
- 黑塔子根
- 鸡谷草
- 小乌泡
- 驴阴茎
- 朱砂根叶
- 辽东鳞毛蕨
- 小三棵针
- 沙枣花
- 春砂花
- 五香藤
- 大草乌
- 母草
- 四叶参
- 峨屏草
- 华南鳞盖蕨
- 蜘蛛
- 铁箭矮陀
- 锥栗
- 猪毛草
- 茱苓草
- 槐耳
- 蟾头
- 高山大黄
- 砖子苗
- 钱针万线草
- 水松叶
- 粳谷奴
- 凤眼草
- 突厥雀
- 乌蔹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