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果苏木
《*辞典》:刺果苏木
拼音注音
Cì Guǒ Sū Mù
别名
忙果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。夏季采集,晒干。
原形态
藤状灌木,全株有下弯的钩刺,各部均被黄色柔毛。叶长30~45厘米;羽片6~9对,对生,在小叶着生处常有托叶状的小钩刺1对;小叶6~12对,长椭圆形,长1.5~4厘米,宽1.5~2厘米,先端钝圆而有小凸尖,基部偏斜;托叶大,叶状,常分裂,脱落。总状花序腋生,具长梗,上部稠密,下部稀疏;苞片锥状,被毛,外折,开花时渐脱落;萼裂片5,内外均被锈色毛;花瓣黄色,或最上面1片有红斑,倒披针形,不长过花萼,有爪。荚果矩圆形,长5~7厘米,顶端有喙,外面具细长的针刺。种子2~3颗,近球形,铅灰色,有光泽。花期8~10月。果期10月至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疏林灌木丛、海边村庄荒地上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化学成分
荚果含鞣质30~48%。种子含甾醇、皂甙、脂肪油、淀粉。
药理作用
种子、树皮及叶中含有的苦味成分名Bonducin或Guilandinin,为一种树脂酸,据云有奎宁样的抗疟作用,但对实验性疟疾无效;其退热作用也尚待肯定。此苦味成分可进一步分为四个部分:"A"部分有某些抗菌作用;"B"部分对兔有退热、利尿作用,也有某些抗菌效力;"D"部分有显着的杀蚯蚓(驱虫)作用。苦味成分及种子的醇提取物有轻度降低犬血压、抑制蛙心的作用,而水提取物无此作用。
性味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祛瘀止痛,清热解毒。治急慢性胃炎,胃溃疡,痈疮疖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茉莉
- 观音竹
- 子楝树根
- 大伸筋
- 石蜈蚣
- 龙须菜
- 泽泻叶
- 滇五味
- 冲天果
- 鹅肠菜
- 椰子壳
- 金钱橘饼
- 自消容
- 走马胎叶
- 走游草
- 鹧鸪脚
- 肿柄菊叶
- 钻天杨
- 锥栗果壳
- 紫金砂
- 紫金血藤
- 紫铜矿
- 自消容根
- 蜘蛛抱蛋
- 茱苓草
- 蜘蛛香
- 蜘蛛蜕壳
- 钟花草
- 钻石风
- 纵条肌海葵
- 雉子筵根
- 紫金牛根
- 紫鸭跖草
- 自事口草
- 藏青杠
- 蟑螂
- 装饰卷柏
- 追风伞
- 醉鱼草花
- 重叶莲
- 针叶火绒草
- 针筒线
- 紫青藤
- 肿节风
- 肿足蕨
- 藏红花
- 藏青果
- 蜇虫
- 蜘蛛网
- 走茎丹参
- 走边疆
- 走马风
- 转心莲
- 追骨风
- 酢浆草
- 醉针茅
- 醉针茅根
- 醉魂藤
- 重唇鱼
- 针刺铁仔
- 钟乳石
- 钻地风
- 钻秆虫
- 锥螺厣
- 锥螺壳
- 长毛柃叶
- 长毛风毛菊
- 长毛香科科
- 震天雷
- 鳣鱼肝
- 陆英根
- 鸡骨常山
- 鬼笔
- 星蕨
- 柠檬叶
- 云南红豆蔻果
- 广金钱草
- 大飞扬草
- 骆驼蓬子
- 罗汉松根皮
- 酸叶胶藤
- 西瓜
- 密花山矾
- 野京豆
- 山菅兰
- 羚羊角
- 红果参
- 黄颡鱼
- 乳腐
- 臭辣树
- 旋复花
- 石韦根
- 五香草
- 小岩白菜
- 虎尾兰
- 流苏子根
- 梧桐
- 紫藤
- 貂尾
- 全叶青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