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杨柳
《中华本草》:山杨柳
拼音注音
Shān Yánɡ Liǔ
别名
黑杨柳
出处
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细序柳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tetradenia Hand.- Mazz.[S.gue-brianthiana Schneid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剥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灌木。枝绿褐色至黑紫色。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,长5-7cm,宽达2.5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圆形或圆楔形,全缘或有不明显腺齿,上年落叶发红色。花先叶开放或同时开放;花序直立,长达6cm,有花序梗,梗上生2-5小叶;轴有毛;苞片黄褐色;腺体2,雄花的腹腺有时3-4裂;子房卵形,无柄,无毛,花柱短,柱头2浅裂,只有1腹腺。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00-3300m的山坡及山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痈疮肿毒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水煎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山杨柳
拼音注音
Shān Yánɡ Liǔ
别名
黑杨柳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杨柳科植物山杨柳的树皮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小乔木,高3米余。枝圆形,被有白色绒毛,幼枝及叶柄尤为浓密。单叶互生;矩状椭圆形,长21~27毫米,宽9~14毫米,先端钝或微尖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两面均被白毛;叶柄短。花单性异株;排成葇荑花序;每一花生于一苞片的腋内;花白色,有毛绒;无花被;雄蕊1~2或更多。蒴果卵形,长约3毫米,熟后2裂,裂瓣反曲。种子3~5枚,棕黑色,密被白色长绵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灌丛中,尤以阳坡为多。
性味
苦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大疮大毒。
用法用量
水煎外洗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杞皮
- 茅膏菜根
- 小黑菇
- 铁苋
- 西藏鸡爪草花
- 空心木
- 小五彩苏
- 昆布
- 凌霄花
- 樱桃核
- 类梧桐
- 枇杷芋
- 藁本
- 川防风
- 天文草
- 刀口药
- 翅子木
- 通脉丹
- 高山龙胆
- 六轴子
- 黄花鸢尾
- 白朱砂莲
- 黄金凤
- 九里香
- 苦檀子
- 千金藤
- 天浆壳
- 石楠
- 广西过路黄
- 草本三角枫
- 山蜡梅
- 麻油
- 篱栏网
- 盐肤木根
- 窿缘小叶桉
- 盘羊睾丸
- 毛葡萄根皮
- 山花生
- 兴安白头翁
- 泡桐根
- 紫茉莉
- 钩栗
- 大马蓼
- 旋复花
- 鸡肾草
- 青通草
- 信石
- 吊岩风
- 南瓜蒂
- 香胶木叶
- 岩凤尾蕨
- 绿段草
- 马蔺子
- 石燕
- 松鼠
- 黄花苜蓿
- 牛筋果
- 蒙古山萝卜
- 牛含水
- 狭头橐吾
- 刺沙蓬
- 七鳃鳗
- 柞木枝
- 野酒花
- 玉米轴
- 瓦草
- 白垩铁线蕨
- 榆耳
- 鹅管石
- 长柄赤车
- 龙爪叶
- 斑竹壳
- 石龙胆
- 大叶千斤拔根
- 大头橐吾
- 银兰
- 水马桑枝叶
- 沙冬青
- 豆腐泔水
- 柑皮
- 菊芋
- 锥栗果壳
- 球果藤
- 苎麻梗
- 醉魂藤
- 刺梨根
- 青棉花藤
- 痢止草
- 米碎花根
- 团花龙船花
- 苦绳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苍蝇草
- 黔桂醉魂藤
- 扶桑
- 滇苦菜
- 剑花
- 黑山蔗
- 老蛇头
- 排钱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