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绿茶
《中华本草》:山绿茶
拼音注音
Shān Lǜ Chá
别名
海南冬青。
英文名
leaf of Hainan Holly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海南冬青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hainanensis Merr.采收和储藏:四季幸免可采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海南冬青 常绿小乔木,高可达5m。小枝具4棱,被疏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7mm;托叶三角形;叶片薄革质或纸质,阔椭圆形、倒卵状长椭圆形,长4.5-5.5cm,宽1.5-2.5cm。先端骤狭的短浙尖,基部阔急尖,干后榄绿色或栗褐绿色,背面暗淡,全缘,中脉上面凹陷,侧脉每边8-10条。伞形花序着生在二年枝上或呈圆锥状着生在当年枝上;花淡红色;苞片三角形,常脱落;雄花序每枝3-5朵花,总花梗长3mm,花梗长1mm,花5-6基数,萼浅盘状,直径约2mm,裂片卵状三角形,花瓣卵形,长约1.8mm,雄蕊短于花瓣的1/4;雌花序簇生,每枝由1-3花组成的聚伞花序,总花便长1-3mm,花梗长3mm,花萼和花冠与雄花相似,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1/2,子房上位,直径约1.5mm。果近球状椭圆形,直径约3mm,干时表面有纵槽,宿存柱头厚盘状或乳头状,花柱有时可见,分核6,间或有4或5,椭圆形,两头尖,背面粗糙具1槽。花期4-5月,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长于中海拔的山地疏林和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呈卷曲状,多破碎不全,主脉在加工过程中多与叶肉相剥离而呈纤维状。完整的叶片呈宽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3-6cm,宽1.5-3cm,顶端渐尖,基都楔形,全缘。绿褐色或绿黄色。质脆,易破碎。气清香,味苦。
化学成分
叶含芸香甙等黄酮化合物及山绿茶甙(hainanenside)。
性味
辛;寒
归经
肝;脾;肺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干肝;利咽解毒。主高血压病;口疮;咽痛;痈疖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泡茶饮,1-3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叶(山绿茶):主治高血压、口腔炎、疖肿、慢性喉炎和妇科附件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铁破锣
- 中华莛子藨
- 羊七莲
- 棘豆根
- 省雀花
- 鄂报春
- 卵叶鳞始蕨
- 欧活血丹
- 水胡满
- 百合子
- 水玉簪
- 石枣
- 豹子眼睛果
- 漏斗瓶蕨
- 澄茄子
- 香叶
- 椰根
- 柳叶绣球菊
- 狭叶垂头菊
- 葛叶
- 黄珠子草
- 麦饭石
- 大麦秸
- 箭叶蓼
- 牛肾
- 芥菜
- 小三棵针
- 一颗针
- 鸡公柴
- 角翅卫矛果
- 冬瓜
- 黄瓜仁草
- 红黑二丸
- 腊梅
- 细叶卷柏
- 黄荆
- 鲫鱼脑
- 铅
- 茅瓜叶
- 绢毛菊
- 碎骨红
- 大过路黄
- 金槐
- 南枳椇
- 藤槐
- 番杏
- 石头菜
- 石楠
- 博落回
- 软骨过山龙
- 大叶马尾连
- 蔓胡颓子叶
- 红葱
- 翠雀花
- 黄果茄
- 獭肝
- 布荆
- 头巾草
- 红豆
- 岩泽兰
- 锦地罗
- 青酒缸
- 透茎冷水花
- 宽叶紫萁苗
- 青江藤
- 大叶香薷
- 石榴根皮
- 大叶凤仙花
- 蒲黄滓
- 苦楝寄生
- 青溪鳞毛蕨
- 天仙藤
- 假连翘叶
- 小金钱草
- 破牛膝
- 羊胎
- 篱栏网
- 南木香
- 南沙参
- 奶浆果
- 马蔺叶
- 蓬蘽
- 砒霜
- 萍蓬草根
- 蒲圻贝母
- 鳗鲡
- 鲨鱼油
- 麻雀肉
- 蒲桃根皮
- 蟛蜞
- 马齿苋子
- 酸石榴
- 马银花
- 食盐
- 马蔺子
- 麻滓
- 南瓜子
- 泡花子
- 马蔺花
- 南天竹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