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茅七
《中华本草》:丝茅七
拼音注音
Sī Máo Qī
别名
鸦葱、茅草细辛、毛草七、倒扎草根、倒扎花、条参、水防风、仙茅参、猪尾巴、羊奶子、水风、独脚茅草、黄花地丁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白茎鸦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。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,或蒸后晒干。
原形态
白茎鸦葱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(-150)cm。全株含丰富乳汁。生根粗直,长圆锥形;根茎颈部有少数叶柄基残鞘。茎单生,少数簇生,直立,中空,上部有伞房花序状分枝,有沟纹,被密蛛丝状毛,后脱落几无毛。叶条形成宽条形,有5-7脉,无毛或微被蛛丝状毛;基生叶丛生,窄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15-40cm,宽0.7-2cm,两端尖锐,基部有鞘状短柄,全缘,粉绿色,通常5脉,平行;茎生叶互生,无柄,叶形与基生叶同,基部微扩大,抱茎;上部叶渐小。头状花序大,2-6个,生于枝端成伞房状,总苞长筒形,多层,长3-4cm,直径1-1.2cm;总苞片5层,有蛛丝状毛或几无毛,外层三角状卵形,很少,中、内层较长,披针状椭圆形成宽线形,边缘膜质,先端尖锐;花全为舌状,黄色。瘦果,光滑,长2.5cm,上部狭窄成喙状,有多数纵肋,纵肋平滑;冠毛污黄色,羽状,基部连合成杯,整体脱落,有3-5个超长冠毛,刚毛状。花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或灌丛、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西南、中南及陕西、宁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长圆形,肉质,长5-10cm,直径1-1.5cm,鲜时横切面白色,并有乳汁流出。干后表面褐色或棕黑色,纵横皱缩不平,有时呈剥裂状,顶端常有茎叶残基。气微,味微甘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血散瘀。主风热感冒;痈肿总人口毒;事实上太疱疹;月经不调;乳少不畅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取茎中白汁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托柄菝葜
- 洪连
- 大九股牛
- 鸡肠狼毒
- 杧果树皮
- 莲子心
- 焦槟榔
- 山矾
- 白草莓
- 小万年草
- 须叶藤叶
- 石羊菜
- 罐子草
- 峨眉蕨贯众
- 鹄油
- 碗花草
- 石蚕
- 抱树莲
- 七角风
- 蜘蛛草
- 毛叶木通
- 丝绵
- 白云瓜花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滑背草鞋
- 紫背菜
- 桔梗
- 木蜡树根
- 药芹菜根
- 土附子
- 铁栏杆
- 蜇虫
- 海蝰
- 广西九里香根
- 铁马鞭
- 小紫金牛
- 狭绿叶线蕨
- 台湾泡桐
- 月桂叶
- 斩龙草
- 大高良姜
- 地贵草根
- 红毛蛇
- 饱饭花果
- 翠雀花
- 翁波
- 灯笼泡
- 百尾笋
- 赶山鞭
- 一扫光
- 使君子叶
- 蓖麻蚕
- 蛴螬
- 野桂花
- 马蹄细辛
- 走马风
- 辣椒
- 广防风
- 滇獐牙菜
- 黑面叶根
- 朱砂
- 茖葱
- 三块瓦
- 粗灰钉
- 枇杷叶露
- 尖头蚱蜢
- 八角茴香
- 使君子根
- 包谷火焰包
- 柞蚕蛹
- 萹蓄
- 红牛皮菜
- 白螺蛳壳
- 还阳草
- 篦子舒筋草
- 白马骨根
- 三加花
- 椰子油
- 羊血
- 羊耳朵叶
- 石上柏
- 黄疸树
- 土牛膝
- 密叶绢藓
- 玫瑰茄
- 红筷子
- 美丽胡枝子花
- 大一箭球
- 蚕茧草
- 臭李皮
- 荷青花
- 金丝杜仲
- 薄雪火绒草
- 黄梢蛇
- 扁豆
- 亮叶冬青根
- 滇杠柳
- 接骨草
- 野菠菜
- 猫胞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