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鹞鱼胆
《中华本草》:海鹞鱼胆
拼音注音
Hǎi Yào Yú Dǎ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魟科动物赤魟、花点魟及其近缘种的胆囊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Dasyatis akajei(Muller et Henle)2.Dasyatis uarnak(Forskal)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剖腹,取出胆囊,鲜用或晾干。
原形态
1.赤魟,体盘亚圆形,平扁,前缘斜直,与吻端约成60°。一般重1-2kg,大者可达10-20kg,体盘长达1m,盘宽比盘长约大1.2倍。吻短,稍突出。眼小,眼球红与喷水孔等大。口小,波曲,口底具乳突5个,中间3个较大。外侧乳突细小。牙细小平扁,铺石状排列。幼体较光滑,头后正中有1个扁平结刺。成体自头后至尾刺前有一纵行结刺,约20余枚,肩区外各具结刺一短行,红1枚。眼后具一小群小刺,尾上几个结刺较大而尖利。腹鳍后缘平直,前后角均钝圆。尾细长,为体盘长2-2.7倍。上下方均具膜,上皮膜短而低,下皮膜明显延长。体赤褐色或绿褐色,大者色较深,于眼前、眼下、喷水孔上侧和后部及尾的两侧呈赤黄色;腹面白色,近边缘外橙黄色。2.花点魟,体盘宽达1.5m以上,重100余kg。吻颇尖,相当突出眼颇小,稍突起,眼球比喷水孔稍小。口小,波曲,口底乳突4-7个,近中部2个最显着。牙细小,平扁,具横突,上颌30多纵行。腹鳍颇狭长,在雌体较短宽,里缘与后缘连合,外角圆钝。鳍脚平扁,后端颇尖。尾鞭状,很长,约为体盘长的3倍以上,上下皮膜幸免消失。具尾刺,在尾刺以前的尾部具一平扁鳞片狭带,尾刺后的尾部密被尖细鳞片。体背黄褐色或灰褐色,密具黑褐色圆形或多边形斑块,大斑与眼球约同大。尾具暗青色横环70余条。腹面淡白,边区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暖水性底层魟类,栖息于近海沙泥质海底,主食贝类与甲壳类,冬季生活于深水处,夏季移栖于内湾浅水区,有时溯江而上,也可生活于淡水。2.暖水性大型魟类,栖息于近海底层,卵胎生。资源分布:1.我国沿海均有分布。2.我办发布于东海和南海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健胃;散瘀。主胃痛;跌打损伤;湿热黄疸
用法用量
内服:干胆研末或浸酒,3-9g;或鲜胆汁煮沸,3-4ml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丁香根
- 石枫药
- 化香树
- 奶汁树
- 锯齿王根
- 昆明鸡脚黄连
- 露蜂房
- 中华胡枝子
- 老鹤草
- 黄果茄
- 翠雀花
- 瓢瓜
- 奶浆果
- 赶黄草
- 地贵草根
- 丝瓜子
- 鳖甲
- 山樱桃
- 银箔
- 黄花远志
- 白豆蔻壳
- 黄花香茶菜
- 峨参
- 翅果唐松草
- 五爪金龙花
- 龙头节肢蕨
- 双花鞘花
- 多裂委陵菜
- 长叶山芝麻
- 白毛委陵菜
- 毛发唐松草
- 棱枝槲寄生
- 小过江龙
- 白花坚荚树
- 百味叶
- 土千年健叶
- 金荞麦茎叶
- 银毛委陵菜
- 空心莲子草
- 玉溪天仙藤
- 广东土牛膝
- 陈冬菜卤汁
- 多头风轮菜
- 猫毛草
- 对虾
- 龙江风毛菊
- 白花穿心莲
- 沼生水马齿
- 细锥香茶菜
- 香叶天竹葵
- 尖叶唐松草
- 白花铁线莲
- 软水黄连
- 长毛香科科
- 圆节山蚂蝗
- 毒箭羊角拗
- 黑色鳞毛蕨根
- 高山黄华根
- 小青藤香
- 瘿花香茶菜
- 香港四照花
- 天山雪莲花
- 沼生柳叶菜
- 甘青铁线莲
- 猫须草
- 毛花洋地黄
- 亮叶冬青根
- 掌裂蟹甲草
- 柱果铁线莲
- 地菍根
- 黑腺珍珠菜
- 黄断肠草
- 广西九里香
- 青棉花藤叶
- 同形鳞毛蕨
- 广东土南星
- 高山唐松草
- 长筒马先蒿
- 齿缘钻地风
- 黄花夹竹桃
- 睡菜根
- 龙船花茎叶
- 乌榄核
- 神黄豆
- 丢了棒
- 角蒿
- 柽乳
- 细葛缕子
- 虎尾草
- 山李子
- 含羞草
- 止泻木
- 止咳草
- 猕猴梨叶
- 六轴子
- 凤尾搜山虎
- 红花小独蒜
- 水马桑
- 山白果
- 川鄂山茱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