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臭草
《中华本草》:山臭草
拼音注音
Shān Chòu Cǎo
别名
闷头花、断肠草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大叶紫堇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ydalis temullfolia Franch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全草,秋季挖根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大叶紫堇 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,无毛。无主根,须根发达,根茎粗壮,为众多的基生叶残柄覆盖。茎直立或斜生,2-3条,具5棱,不分枝或分枝。基生叶数枚,长10-30cm,柄长占叶全长的3/5,基部扁平成鞘;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,二回三出全裂,末回裂片卵形,缘有圆齿,具短柄;茎生叶2-4枚,与基生叶同形而短小。总状花序顶生,长3-7cm;疏列花10朵左右,苞片卵形至倒卵形,上半部边缘有圆齿;花梗略长于或等于苞片;萼片鳞片状,早落;花冠紫蓝色,长25-30mm,其鸡冠状突起常低而短,距狭圆锥形,长略短于外轮上瓣全长的1/2,外轮下瓣匙形,具爪;子房条形,长10-12mm,柱头有乳突10个。蒴果斜上,细长圆柱形,长4-5cm,直径1.5-2mm,近念珠状。种子10余粒,花期4月,果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800m的山地林下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辛;微寒
功能主治
活血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劳伤;胸脘刺痛;坐板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;或用根泡酒服。外用:适量,捣汁涂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四川木蓝
- 四脚蛇
- 黄栎
- 双花鞘花
- 四叶葎
- 红葵
- 黄杨叶
- 胡枝子根
- 山慈菇
- 三叶青
- 三羽叉蕨
- 三花枪刀药根
- 虎头蕉
- 四照花果
- 山枝根
- 花皮胶藤
- 虎杖叶
- 丝瓜
- 蝴蝶暗消
- 红花菜
- 黄杨木叶
- 荷叶金钱
- 山橙
- 虎石头
- 黄牛毛藓
- 山杨柳
- 荭草花
- 虎耳草
- 山羊血
- 褐带环口螺
- 升药
- 升麻
- 山刺梨
- 山大颜
- 山岗稔
- 山慈姑
- 三尖杉
- 山毛藓
- 山芹
- 还阳草
- 四块瓦
- 四指马鲅
- 实葫芦根
- 山杜仲
- 山牵牛
- 山竹子
- 山绿茶
- 丝茅七
- 伞杨
- 鹤草芽
- 黄堇
- 琥珀
- 山柑算盘子
- 山白果
- 山百足
- 红花酢浆草
- 胡桃壳
- 山百部
- 黄山药
- 胡桐泪
- 荷梗
- 虎掌草
- 虎膏
- 伞梗虎耳草
- 豪猪千
- 四棱筋骨草
- 黄桷根
- 胡子七
- 胡荽
- 山刺柏
- 山枇杷根
- 山沉香
- 虎爪
- 蛤仔
- 红钉耙藤
- 黄桷皮
- 山核桃
- 山楂木
- 红血藤
- 山尖菜
- 三叶铜钱草
- 山白果根
- 丝点地梅
- 铧头草
- 红茴香根
- 红麸杨
- 三头灯心草
- 丝瓜根
- 四叶草
- 胡豆草
- 虎咬癀
- 虎杖香蕈
- 黄大豆
- 上树咳
- 黄开口
- 黄泥菜
- 胡荽子
- 山椒根
- 红花绿绒蒿
- 三角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