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树甘草
《中华本草》:大树甘草
拼音注音
Dà Shù Gān Cǎo
别名
当娜、树甘草、白头将军、木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裂果金花的根、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zomrssaenda dehisces (Craib) li [Mrssaenda dehiscens Craid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裂果金花 灌木,高1.5-3m。很少乔木状。小枝梢被柔毛,散生淡黄色皮孔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cm;托叶深2裂达中部至近基部,裂片尾状渐尖,被长柔毛;叶片椭圆状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,长10-20cm,宽4-8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有柔毛,上面稀疏,下面甚密,叶脉尤为明显。聚伞花序顶生;苞片小;花金黄色,近无梗;花萼长约3mm,一些花的1枚裂片扩大成叶状,白色;花冠筒状,喉部稍扩大,长1.5-2cm,被绢毛。蒴果倒卵状或陀螺状,长约1cm,黄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热带林中及河谷、丘陵、砂岩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咳化痰;利尿消肿。主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肾炎水肿;尿路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蛤壳
- 赛繁缕
- 阳桃根
- 蒙莸
- 水蕨
- 荚蒾子
- 三棱草
- 伞形梅笠草
- 代赭石
- 虫牙药
- 芨芨草
- 猪脬
- 三楞草
- 蓑衣莲
- 水晶兰
- 水毛射
- 松树皮
- 松萝
- 浮海石
- 芒气笋子
- 声色草
- 紫花一炷香
- 三分丹
- 花皮胶藤
- 水柏枝
- 胡桃花
- 紫雪花
- 橙子
- 羚羊角
- 鳝鱼骨
- 野油麻
- 鲨鱼心
- 大虎耳草
- 龙老根
- 乌奴龙胆
- 树救主
- 山野扁豆
- 黄芦木
- 干蕨鸡
- 兔头骨
- 红芋
- 血水草
- 蚕茧
- 光素馨
- 高山唐松草
- 浆水
- 鱵鱼
- 大人血七
- 山玉兰
- 荚果蕨贯众
- 管仲
- 矩形叶鼠刺
- 毛瓣绿绒蒿
- 狨
- 阴地蕨
- 茶子木花
- 青海鸢尾子
- 鸭皂树根
- 降龙草
- 水梨藤
- 黄背草果
- 黄葵
- 嫁(虫戚)
- 洋金花
- 鄂西粗筒苣苔
- 山杨柳
- 肺心草
- 苦蘵果实
- 白脂麻
- 虾筏草
- 苦芥
- 香雪兰
- 蝴蝶花
- 旱冬瓜
- 鸨油
- 仙环小皮伞
- 穇穗莎草
- 细叶桉叶
- 金金棒
- 榉树叶
- 紫玉簪根
- 血沟丹
- 红直獐牙菜
- 雀梅藤叶
- 红毛对筋草
- 木蜡树根
- 天文草
- 岩蜈蚣
- 圆柏叶
- 独叶岩珠
- 綟木
- 原蚕子
- 滴水珠
- 月光花
- 黄花香
- 栀子叶
- 跌破勒
- 红车轴草
- 兴木蒂那布
- 信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