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树甘草
《中华本草》:大树甘草
拼音注音
Dà Shù Gān Cǎo
别名
当娜、树甘草、白头将军、木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裂果金花的根、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zomrssaenda dehisces (Craib) li [Mrssaenda dehiscens Craid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裂果金花 灌木,高1.5-3m。很少乔木状。小枝梢被柔毛,散生淡黄色皮孔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cm;托叶深2裂达中部至近基部,裂片尾状渐尖,被长柔毛;叶片椭圆状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,长10-20cm,宽4-8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有柔毛,上面稀疏,下面甚密,叶脉尤为明显。聚伞花序顶生;苞片小;花金黄色,近无梗;花萼长约3mm,一些花的1枚裂片扩大成叶状,白色;花冠筒状,喉部稍扩大,长1.5-2cm,被绢毛。蒴果倒卵状或陀螺状,长约1cm,黄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热带林中及河谷、丘陵、砂岩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咳化痰;利尿消肿。主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肾炎水肿;尿路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番石榴子
- 田菁
- 红瑞木果
- 麻油
- 鼠肾
- 松笔头
- 石帆
- 豆腐渣果
- 鸭血
- 空桶参
- 苦楝菌
- 西藏凤仙花
- 红钉耙藤
- 小喇叭
- 野扁豆
- 白芍
- 苦果
- 檰芽
- 文蛤肉
- 波缘楤木
- 合萌叶
- 小灰包
- 娘娘菜
- 二郎剑
- 樱桃核
- 杜香
- 绛梨木子
- 土瓜狼毒
- 狸肉
- 假刺藤
- 灯笼花
- 枇杷叶露
- 黄泡子
- 石楠
- 半截叶
- 酸不溜根
- 秋海棠根
- 矩叶大青
- 五倍子苗
- 麻妹条叶
- 五齿剑
- 鸡脚刺
- 莿(木冬)
- 白豆
- 茴香虫
- 红豆
- 石蜐
- 狐胆
- 杏花
- 羊毛绒球蟹
- 刺果苏木
- 红花青藤
- 圆叶千金藤
- 硫黄菌
- 牛角腮
- 栾华
- 遍地金
- 竹节七
- 蛇婆子
- 胃寒草
- 黄花香
- 山小橘
- 寻骨风
- 海马
- 大叶铁包金
- 刺黄柏
- 草乌叶
- 还魂草
- 绿兰花
- 苜蓿根
- 水底龙
- 羊屎果
- 鸭跖草
- 臭草
- 虎尾兰
- 凤凰木
- 黑果拨毒散
- 海燕
- 天目木姜叶
- 连翘根
- 米饭花果
- 龙骨风
- 麂子草
- 一碗水
- 血叶兰
- 南烛根
- 铺地黍
- 獭子树
- 石荠宁
- 偏翅唐松草
- 黑阳参
- 莲生桂子草根
- 厚叶贯众
- 山半夏
- 柽柳花
- 大果卫矛
- 黄花地丁
- 苦荞麦
- 铅灰
- 槐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