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板山蚤缀
《中华本草》:大板山蚤缀
拼音注音
Dà Bǎn Shān Zǎo Zhuì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大板山蚤缀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enaria tapanshanensis Tsui采收和储藏:6-7月采集全草,晾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-10cm。茎簇生,下部具柔毛,上部具黑色腺柔毛。茎下部的叶鳞片状,长3-4mm,宽1-1.5mm;茎上部的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0.5-1.5cm,宽1.5-5mm,先端急尖,边缘近先端具稍硬柔毛,基部狭窄,中肋显着。聚伞花序,1-3花;花梗长0.5-1.5cm,密被黑色腺柔毛;萼片5,长圆状披针形,长5-8mm,宽2-3mm,先端急尖,边缘狭膜质,2轮,内轮仅背面中部被黑色腺柔毛,而外轮则背面和边缘均被黑色腺柔毛;花瓣5,倒卵形,长0.7-1cm,宽约4mm,先端微凹,基部渐狭成爪,白色;雄蕊10,花丝扁,纤细,长5-6mm,花药黑紫色;子房椭圆形,具柄,长约2mm,含6-8(-13)枚胚珠,花柱2,长2.5mm。花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800-4400m的高山草甸或高山砾石带。资源分布:产于青海黄南、海北等地。
性味
淡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湿;解毒。主风湿热痹;腹水;小便不利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藻
- 大桫椤
- 大粘药
- 大叶樟
- 大昏鸡头
- 对马耳蕨根
- 大叶钩藤根
- 大母猪藤
- 大田基黄
- 多裂委陵菜
- 对马耳蕨
- 大烟锅草
- 大萼鹿角藤
- 大风艾
- 大榆蘑
- 大过路黄
- 大驳骨
- 大冷水麻
- 大头橐吾
- 大良姜
- 大透骨消
- 石碱
- 倒扣草
- 倒罐子根
- 倒莓子
- 冬瓜叶
- 地乌
- 地梅子
- 地椒
- 多头苦荬
- 丁公藤
- 石豇豆
- 红花雪莲花
- 丁香树皮
- 倒吊笔
- 兜冠黄共享
- 冬菇
- 西瓜黑霜
- 冬葵果
- 冻青叶
- 刀口药
- 吊干麻
- 狭头橐吾
- 地胆
- 地苏木
- 地锦
- 地锦草
- 地黄连
- 地棠花
- 大青木
- 打破碗花花
- 大山玄参
- 大丁草
- 大马哈鱼
- 大鳞毛蕨
- 大黄蜂子
- 大苞寄生
- 大叶山桂
- 大叶熊巴掌
- 大地棕根
- 大唇马先蒿
- 大羽藓
- 大肺经草
- 大细辛
- 丁香蓼根
- 东风菜
- 倒根野苏
- 单花山竹子
- 齿瓣石豆兰
- 东北堇菜
- 倒插花
- 冬葵叶
- 单头紫菀
- 吊灯花叶
- 橡实壳
- 地菍
- 地麻黄
- 地龙
- 大风药叶
- 大二郎箭
- 大叶桉
- 大黄草
- 大叶藤
- 大叶钓樟
- 大对经草
- 多裂独活
- 定草根
- 大蓑衣藤根
- 大红花点地梅
- 大叶钩藤
- 大木通
- 大花卫矛果
- 大一面镙
- 大叶白花灯笼
- 断板龟
- 大青根
- 地丁
- 弹刀子菜
- 大鲵
- 大叶骨碎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