桄榔面
《中华本草》:桄榔面
拼音注音
Guānɡ Lánɡ Miàn
英文名
Sugar Palm, Gomuti Palm, Black-fibre Palm, Areng Palm,starch obtained from pith of Gomuti sugarpalm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棕榈科植物桄榔树干髓部的淀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enga pinnata ( Wurmb.) Merr.采收和储藏:将树干割断,去皮,取髓部晒干,磨粉。
原形态
桄榔,乔木状,高5-10m。茎较粗壮,直径15-30cm,有疏离的环状叶痕。叶簇生于茎顶,长5-6m或更长,羽状全裂,羽片呈2列排列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80-150cm,宽4-5.5cm,顶端有啮蚀状齿,基部有2个不等长的耳垂,下面苍白色;叶鞘粗纤维质,包茎,黑色。肉穗花序腋生,从上往下部抽生几个花序,当最下部的花序上果实成熟时,植株即死亡;总花梗粗壮,下弯,分枝很多,下垂的圆锥花序式,长达1.5m;佛焰苞5-6枚,披针形;花具雄同株;雄花成对着生;萼片3,近圆形,宽约6mm;花瓣3,长圆形,长15-20mm,革质;雄蕊70-80,有的多达100枚以上;雌花常单生:萼片宽过于长,长约4mm;花瓣长1.3cm;子房具3棱。果实倒卵状球形,直径3.5-5cm,具3棱,棕黑色,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。种子3颗,黑色,卵状三棱形。花期6月,果实约在开花后2-3年成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于温湿地区的石灰岩石山林中。亦有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及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补虚。主体虚赢瘦;腰脚无力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作饼食。
各家论述
《海药本草》:作饼炙食,补益虚羸乏损、腰脚无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桄榔面
拼音注音
Guānɡ Lánɡ Miàn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棕榈科植物桄榔树干髓部的淀粉。将树干割断,去皮,取髓部晒干,磨粉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海药本草》:"作饼炙食,补益虚羸乏损、腰脚无力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腰
- 凤尾七
- 广西九里香
- 猫肝
- 狗响铃
- 代代花枳壳
- 倒根蓼
- 大头橐吾
- 金鱼藻
- 土连翘
- 凤仙根
- 大良姜
- 木奶果
- 千年不烂心
- 金钗
- 蚕蜕
- 凤尾搜山虎
- 天蓬子根
- 太白鹿角
- 七角风
- 干檀香根
- 香榧草
- 香茶菜
- 鳕鱼
- 榕树
- 倒罐子根
- 佛手
- 香槁树
- 蒲葵叶
- 雕爪
- 大管
- 倒生根
- 黄波罗果
- 四角蒲桃
- 榼藤
- 对叶榕
- 败毒草
- 貉肉
- 小苦参
- 野海棠
- 猫胞衣
- 南蛇簕
- 蒙自木蓝
- 茅瓜叶
- 蜜桶花
- 蜜蜂子
- 茅膏菜
- 马兜铃
- 苜蓿
- 茅苍术
- 莓叶委陵菜
- 蔓胡颓子叶
- 马桑树皮
- 蔓乌头
- 蜢臂兰
- 马交儿
- 莽草根
- 蔓胡颓子根
- 面根藤
- 马桑
- 芒萁骨
- 蒙自草胡椒
- 蜜柑草
- 闽粤千里光
- 面筋
- 马刀
- 马尔康水黄连
- 马尾伸筋
- 蒙疆苓菊
- 蒙自水芹
- 膜蕨囊瓣芹
- 茅栗
- 茅膏菜根
- 蚂蝗七
- 蛮刀背
- 九牛力
- 莽草
- 蔓生百部
- 虻虫
- 迷迭香
- 马兰
- 马唐
- 凤尾草
- 高山扁枝石松
- 豹皮樟
- 八楞木
- 豆麻
- 绒白乳菇
- 阿胶
- 桑寄生
- 榆耳
- 毛黐头婆
- 竹兰草
- 粘山药
- 鳐鱼胆
- 福参叶
- 铜锤草
- 面头叶
- 蜂胶
- 马扫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