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黐头婆
《中华本草》:毛黐头婆
拼音注音
Máo Chī Tóu Pó
别名
黄花痴头婆、痴头婆、双耳子、细黄花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椴树科植物毛刺蒴麻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umfetta cana B1.[T.tomentosa Bojer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毛刺蒴麻 木质草本,高1.5m。嫩枝被黄褐色星状茸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3cm;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4-8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上面有稀疏星状毛,下面密被星状厚茸毛,边缘有不整齐锯齿;基出脉3-5条,侧脉向上行超过叶片中部。聚伞花序1至数枝腋生,花序柄长约3mm;花柄长1.5mm;萼片狭长圆形,长7mm,被茸毛;花瓣比萼片略短,长圆形,基部有短柄,柄有睫毛;雄蕊8-10枚或稍多;子房有刺毛,4室,柱头3-5裂。蒴果球形,有刺长5-7mm,刺弯曲,被柔毛,4丬裂开,每室有种子2颗。花期夏、秋季间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次生林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利尿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脚气浮肿;痢疾;石淋
用法用量
内服,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蓝花参
- 芦荟花
- 白云瓜叶
- 山莓
- 黄槿
- 筋骨草
- 环纹苦乳菇
- 桉油
- 密蒙花
- 通脉丹
- 绿玉树
- 核子木
- 千叶独活根
- 刺参
- 金刚大
- 鹰骨
- 石吊兰
- 南瓜瓤
- 葫芦
- 香榧草
- 曼陀茄根
- 秋海棠果
- 飘拂草
- 牡荆
- 水芙蓉
- 人血七
- 猪肝
- 爬山豆根
- 蛤蚧
- 碎兰花根
- 降龙草
- 花苜蓿
- 小金发藓
- 地红子
- 百合花
- 土香薷
- 麻柳树根
- 猴骨
- 蚬壳
- 水晶兰
- 碎米柴
- 黑塔子叶
- 三角草
- 蕤核
- 鸡胆
- 散血飞
- 祁连山圆柏
- 稻草
- 九龙盘
- 藏三七
- 雪莲花
- 椰子油
- 石莼
- 南蛇藤果
- 墓头回
- 羊外肾
- 茱苓草
- 朝天罐
- 鸡眼草
- 七里香
- 乌榄核
- 剪刀股
- 虫牙药
- 异木患
- 土半夏
- 蟑螂
- 千里光
- 山羊角
- 龟甲胶
- 岩扫把
- 金铁锁
- 斑鸠菊
- 南天竹根
- 构菌
- 颠茄草
- 升药
- 屎咕咕
- 大夜关门根
- 三消草
- 女菀
- 雪猪油
- 海柳
- 岗梅
- 独一味
- 黄栎
- 支柱蓼
- 刺黄连
- 小三棵针
- 山莨菪
- 合掌消
- 鱼脑石
- 青粱米
- 黄花小二仙草
- 午香草
- 奶浆果
- 蛤蟆草
- 朱蕉
- 蛇接骨
- 赤胫散
- 铁苋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