蛤叶薯
《中华本草》:蛤叶薯
拼音注音
Há Yè Shǔ
别名
单边救主、三百棒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植物山葛薯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oscotea chingii Prain et Burkill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泥土,洗净,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山葛薯 缠绕草质藤本。根茎横生,粗壮,圆柱形,不规则分枝,表面棕黑色。茎左旋,光滑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短于叶片;茎基部叶通常为卵状心形,中部以上为长三角状心形,先端渐尖或尾状,全缘,有时边缘微波状,两面光滑无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。雄花序穗状或总状,有时分枝,单生,很少2-3个生于叶腋;雄花有短梗,2-6朵簇生,很少单生,稀疏排列在花序轴上,花簇间相隔3-10mm;花被新鲜时淡黄色,长约2mm,基部连合成管,先端6裂,裂片卵圆形,短于花被管;雄蕊6,着生于花被管基部,花丝长约1.25mm,向外弯曲;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;雌花具有6枚花丝状的退化雄蕊。蒴果三棱形,每棱翅状近半月形,长1.5-2cm,宽l.0-1.5cm;种子扁圆形,每室通常2枚,着生每室中轴中部,成熟时四周有薄膜状翅。花期4-7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灌丛阴处或岩石石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。
化学成分
块茎含薯蓣皂甙元(diosgenin)0.24%。
性味
辛;微甘;平;有毒
功能主治
解毒散结;消肿止痛。主淋巴结炎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河豚
- 省沽油根
- 石蝴蝶
- 棕榈叶
- 红菠菜
- 迎红杜鹃
- 旱水仙根
- 海狗肾
- 三十六荡
- 苏铁蕨
- 黄寿丹
- 神香草
- 水松
- 石榴根皮
- 黄杞
- 浙皖粗筒苣苔
- 盒果藤
- 山白菊
- 水珍珠菜
- 海牛
- 色赤杨
- 生姜汁
- 水杨梅
- 虎肾
- 禾叶风毛菊
- 水榆果
- 红辣槁树皮
- 泽珍珠菜
- 獐骨
- 苏黄耆
- 穗花杉叶
- 肾炎草
- 海参内脏
- 胡黄连
- 算盘子根
- 水芙蓉
- 红铧头草
- 獐耳细辛
- 红叶藤
- 荭草根
- 沙枣树皮
- 隔山撬
- 一皮草
- 黄屈花
- 虎肉
- 一碗水
- 云南风车子
- 栓皮栎
- 一窝鸡
- 短穗草胡椒
- 半边旗
- 白线蛇
- 柘树茎叶
- 如意草
- 紫柚木
- 竹叶蕉
- 甜瓜叶
- 胡麻叶
- 一朵云叶
- 美味牛肝
- 竹实
- 冰凉花
- 光叶闭鞘姜
- 荷青花
- 松笔头
- 水红袍
- 毛冬瓜根
- 枳椇木汁
- 西瓜
- 寒莓叶
- 哉果
- 掌裂秋海棠
- 砂仁花
- 白石花
- 花叶子
- 水茄冬叶
- 知风草
- 皱叶子
- 睡菜根
- 水竹叶
- 红粉
- 貒骨
- 肉连环
- 锡生藤
- 水飞蓟
- 猪胆粉
- 花斑叶
- 人参条
- 藤茶
- 石龙刍根
- 水石油菜
- 皂柳根
- 白蝶花
- 水晶花
- 光叶密花豆
- 波罗蜜树液
- 一枝黄花
- 槐根
- 窄叶大戟
- 藤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