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叶黄芩
《中华本草》:薄叶黄芩
拼音注音
Báo Yè Huánɡ Qí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薄叶黄芩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utellaria regeliana Nakai var.ikonnikovii(Juz.)G.Y.Wu et H.W.Li[S.ikonnikovii Juz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除去须根、茎苗及泥土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薄叶黄芩,多年生草本,高约35cm。茎直立,四棱形,具沟沿棱上被贴生很短的小柔 毛。叶对生;叶柄极短;叶片较薄,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,长1.7-3.3cm,宽3-6mm,先端钝,其部不明显浅心形或近截形,上面无毛或散布微糙毛,下面仅在脉上及叶缘被贴生很短的小柔毛,余部有分散细粒状腺体。花单生于茎中部以上的叶腋内,偏向一侧;花萼花时长约4mm,外面密被短柔行,盾片很小,果时花萼长约6mm;花冠紫色,外被短柔毛,冠筒基部宽约1.5mm,至喉部达8mm,冠檐二唇形,上唇灰状,先端微缺,下唇中裂片近扁圆形;雄蕊4,均内藏;花柱细长,扁平,花盘环状,子房4裂,裂片等大。小坚果黄褐色,卵球形,具瘤状突起,腹面基部具果脐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散生于河岩或莎草沼泽草甸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。
化学成分
薄叶黄芩根及全草含七种黄芩甙;薄叶黄芩甙(ikonnikoside)Ⅰ,高山黄芩甙(scutellarin),黄芩甙(baicalin),去甲汉黄芩素-7-O-葡萄糖醛酸甙(norwogonion-7-O-glucuronide),去甲汉黄芩素-8-O-葡萄糖醛酸甙(norwogonin-8-O-glucuronide),白杨素-7-O-葡萄糖醛酸基黄酮(5,2-dihydroxy-7-O-glucuronylflavone)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牙龈肿痛;痈疮产疖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薄叶卷柏
- 蝙蝠葛根
- (鱼彭)鱼脑
- 铜绿
- 空心柳
- 鸦片
- 辫子草根
- 羽裂星蕨
- 苞叶木
- 鸦椿卫矛
- 蚌泪
- 铁丝灵仙
- 青刺尖
- 鱼翅
- 黄根
- 薄叶棘豆
- 蝙蝠葛
- 踏膀药
- 败酱草
- 鳖脂
- 青果
- 青蒿囊虫
- 空心泡
- 空心莲子草
- 蝙蝠葛叶
- 鸭跖草
- 鸊鷉
- 青竹标根
- 臂形草
- 幌伞枫
- 铁骨银参
- 铜棒锤
- 青盐陈皮
- 苦楝寄生
- 透骨香
- 通天蜡烛
- 败火草
- 鸲鹆
- 预知子
- 鱼尾葵
- 栲栗果壳
- 鸢尾
- 糠谷老
- 鸭卵
- 通城虎
- 鸭舌鱼鳖
- 铁脚草
- 鹈鹕嘴
- 大过路黄
- 鱼肝油
- 芭蕉根
- 苦连翘
- 铜钱细辛
- 青药
- 青钱柳
- 雁脂
- 鱼寄生
- 蓖麻油
- 通花花
- 鼋肉
- 驳骨草
- 子楝树叶
- 鱼胆草
- 豹皮菇
- 钱针万线草
- 雀梅藤根
- 雀脑
- 青丝线
- 铁线透骨草
- 青檀香
- 陀罗紫菀
- 马蔺根
- 深山黄堇
- 血余
- 沙参
- 铁牛钻石
- 青桐翠木
- 萆薢
- 贝齿
- 苦荬菜
- 青木香
- 铜脚威灵仙
- 鸭血
- 鞭叶铁线蕨
- 空青
- 青头菌
- 青麸杨根
- 鳙鱼头
- 鸦葱
- 铁拳头
- 空心木
- 苦楝菌
- 败酱
- 铁杆地柏枝
- 苦葵鸦葱
- 雀榕根
- 青蛙胆
- 麒麟吐珠
- 鮧鱼尾
- 薜荔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