蕹菜根
《中华本草》:蕹菜根
拼音注音
Wènɡ Cài Gēn
别名
瓮菜根
英文名
Root of Swamp Morningglory
出处
出自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蕹菜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pomoea aquatica Forsk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蔓生。茎圆柱形,节明显,节上生根,节间中空,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3-14cm,无毛;叶片形状大小不一,卵形、长卵形、长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3.5-17cm,宽0.9-8.5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具小尖头,基部心形,戟形或箭形,全缘或波状,偶有少数粗齿,两面近无毛。聚伞花序腋生,花序梗长1.5-9cm,有1-5朵花;苞片小鳞片状;花萼5裂,近于等长,卵形,花冠白色、淡红色或紫红色,漏斗状,长3.5-5cm;雄蕊5,不等长,花丝基部被毛;子房圆锥形,无毛,柱头头状,浅裂。蒴果卵圆形至球形,无毛。种子2-4颗,多密被短柔毛。花期夏、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气候湿暖、土壤肥沃多湿的地方或水沟、水田中。资源分布:我国中部和南部各地常为无性栽培,北方较少。
性味
淡;平
归经
肾;肺;脾经
功能主治
健脾利湿。主妇女白带;虚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00-250g。
复方
①治痨伤肺热吐血:蕹菜根半斤,白茅根四两,红苋菜根四两,鲜山红根二两,棕树根一两。炖,加肉、白糖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②治妇女白带:蕹菜根一斤,白木槿花根半斤。炖肉或炖鸡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③治龋齿痛:蕹菜根四两。醋水各半同煎汤含漱。(《广西药物植图志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专治妇人白带,虚淋,久咳,盗汗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利水和脾,行气消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蕹菜根
拼音注音
Wènɡ Cài Gēn
别名
瓮菜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
出处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为旋花种植物蕹菜的根,9~10月采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蕹菜"条。
性味
《重庆草药》:"味淡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白带,虚淋,龋齿痛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专治妇人白带,虚淋,久咳,盗汗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利水和脾,行气消肿。"
复方
①治痨伤肺热吐血:蕹菜根半斤,白茅根四两,红苋菜根四两,鲜山红根二两,棕树根一两。炖,加肉、白糖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②治妇女白带:蕹菜根一斤,白木槿花根半斤。炖肉或炖鸡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③治龋齿痛:蕹菜根四两。醋水各半同煎汤含漱。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滇五味
- 糙叶水苎麻
- 点头菊
- 独龙
- 蜈蚣刺
- 豆根木蓝
- 钓樟根皮
- 滇山茶
- 豆渣树
- 豆蔻花
- 瓮菜癀
- 二色内风消
- 苦荞麦
- 小花吊兰
- 蝶兰
- 跌打老
- 二叶舞鹤草
- 黄花绿绒蒿
- 杓儿菜
- 耳水苋
- 佛手柑根
- 铁破锣
- 鹈鹕毛皮
- 杜鹃
- 二叶舌唇兰
- 峨眉耳蕨
- 毒箭羊角拗
- 淡竹壳
- 豆腐浆
- 独脚柑
- 都咸子树皮
- 峨眉香科
- 柠条根
- 石楠
- 鹅脚木叶
- 鹅观草
- 短穗兔耳草
- 铜锣七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肚拉
- 铁藤根
- 短柄枹栎虫瘿
- 钭叶榕
- 豆腐泔水
- 毒芹根
- 灯台菜
- 淡菜
- 昆明水金凤
- 无名木皮
- 破骨风
- 铜苋菜
- 五加皮
- 卵叶橐吾
- 胆矾
- 铁浆
- 五叶薯
- 豪猪毛刺
- 肾果小扁豆
- 豆蔻
- 倒爪草
- 短叶蹄盖蕨
- 凤尾蕉叶
- 梁王茶
- 滇高良姜
- 细叶卷柏
- 蛾眉石凤丹
- 鹅首马先蒿
- 豆角柴
- 胆汁
- 单花鸢尾
- 蓝花绿绒蒿
- 滇常山
- 淡味当药
- 蛤蚧
- 峨眉黄芩
- 铁骨银参
- 追骨风
- 桃枝
- 峨屏草
- 滇茵陈
- 峨嵋耳蕨
- 铃茵陈
- 地棠花
- 短毛熊巴掌
- 杜松实
- 桃花
- 凤眼草
- 南五味子
- 白花菜
- 水松叶
- 铜皮
- 钉头果
- 虎骨
- 雉
- 滇藁本
- 苍条鱼鳖
- 野柿花
- 毒芹
- 豆叶参
- 豆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