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田菊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下田菊
拼音注音
Xià Tián Jú
别名
白龙须[云南思茅]、水胡椒、风气草、汗苏麻
来源
为菊科下田菊属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 (L.) Kuntze,以全草入药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100厘米。茎直立,基部稍平卧,着地生根,上部分枝,紫红色,有细毛,下部光滑。叶对生,叶片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基部楔形,有柄,边缘有粗锯齿,叶面略有皱纹,具疏毛。秋季开白色或黄色小花,头状花序半球形,直径6~8毫米,有长梗,排列成顶生疏散、2或3枝的圆锥花序;总苞片短圆形,约2列;花全为管状,两性对称,5裂,外面常有毛;花药截头状,顶部有一腺状尖头,基部钝;花柱分枝。瘦果倒椭圆形,全体具腺点或细瘤;顶端有3~4条短而硬的刺毛状的冠毛,每一冠毛的顶端有一腺体。
生境分布
通常生长水边及低湿地区。我国温热带地区均有分布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。用于感冒高热,支气管炎,咽喉炎,扁桃体炎,黄疸型肝炎;外用治痈疖疮疡,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复方
1、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:下田菊1~2两(鲜品3~4两),水煎服,每日1剂。黄疸退后,小便清利时加猪瘦肉1两。
2、感冒高热:下田菊3~5钱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藨
- 膜缘木香
- 小箭草
- 臭梧桐子
- 芦竹笋
- 大蛇药
- 黄蜀葵茎
- 红鸡踢香
- 食茱萸
- 红花山牵牛
- 酸枣肉
- 吊兰
- 耐冬果
- 菊架豆
- 无患树皮
- 吴茱萸
- 杯苋根
- 黄羊肉
- 龙骨
- 苡芭菊
- 石楠
- 珠果黄紫堇
- 肉根还阳参
- 南天竹梗
- 鳢鱼血
- 虱草花
- 蜈蚣萍
- 千日红
- 鹧鸪脚
- 山杨柳
- 裸茎千里光
- 小黄断肠草
- 钻地风
- 人中黄
- 刀豆壳
- 油柑叶
- 狗牙根
- 粗皮松萝
- 榧花
- 野核桃油
- 麋茸
- 串铃
- 峨眉耳蕨
- 白鹇
- 鹰骨
- 鲛鱼皮
- 蛇地钱
- 岩景天
- 白藤
- 珠兰根
- 黄杞
- 破碗掌脚树
- 白鹤藤根
- 痰药
- 白螺蛳壳
- 西南菝葜
- 大山玄参
- 杜茎山
- 疏叶香根芹
- 水翁花
- 樟树皮
- 蓖麻蚕
- 墨旱莲
- 川谷根
- 朝鲜梾木枝
- 羊蹄暗消
- 莲花
- 轮环藤
- 桑黄
- 水虾草根
- 杉材
- 小冬青
- 马尿泡
- 美花风毛菊
- 芍药花
- 香加皮
- 头顶一朵花
- 杉叶
- 挂兰
- 红果楠
- 林檎
- 全叶青兰
- 糖橘红
- 牛奶树子
- 朴树根皮
- 紫苏叶
- 月桂叶
- 观音茶
- 鹅掌上黄皮
- 野苋子
- 鹿仙草
- 白勒
- 苦瓜
- 榧螺
- 蛇葡萄
- 九牛力
- 草蚂蚱莲
- 毛风藤
- 麻油
- 红头小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