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荑酱
《中华本草》:芜荑酱
拼音注音
Wú Yí Jiànɡ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与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lmus macrocarpa Hance
原形态
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高15-30m。枝常有具木栓质翅,当年生枝绿褐色或褐色,有粗毛;老枝褐色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6mm,有短柔毛;托叶早落;叶片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,长5-10cm,宽3-7cm,中上部最宽,先端突尖,基部狭或浅心形,两边不对称,两面粗糙,有粗毛,边缘具钝单锯齿或重锯齿。花先叶开放,数朵簇生于去年枝的叶腋或散生于当年枝的基部;花大,长达15mm,两性;花被4-5裂,绿色;雄蕊与花被片同数,花药大,带黄玫瑰色;雌蕊1,子房1室,绿色,柱头2裂。翅果特大,长2.5-3.5cm,宽2.2-2.5cm,被毛,花被宿存,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300m的向阳山坡、丘陵及固定沙丘上,在林区多生于林缘及河岸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杀虫。主虫积腹痛;疮癣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开水冲服
注意
不宜过量、久服
各家论述
1.《名医别录》:杀虫。2.《唐本草》:杀三虫。3.《食疗本草》:芜荑酱功力强于榆人酱。(指杀诸虫,利大小便,心腹恶气。)。4.《本草拾遗》:主五鸡病,除疮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芜荑酱
拼音注音
Wú Yí Jiànɡ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与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酱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参见"芜荑"条。
制法
《纲目》:"造法与榆仁酱同。"(取芜荑仁水浸一伏时,袋盛,揉洗去涎,以蓼汁拌晒,如此七次,同发过面曲,如造酱法,下盐晒之。每一升,曲四斤,盐一斤,水五斤)
性味
辛,温。
①《唐本草》:"辛。"
②《纲目》:"辛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杀虫,除疮癣。
①《别录》:"杀虫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杀三虫。"
③《食疗本草》:"芜荑酱功力强于榆人酱。"(指"杀诸虫,利大小便,心腹恶气。")
④《本草拾遗》:"主五鸡病,除疮癣。"
注意
《食疗本草》:"多食落发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壶卢蔓
- 苦良姜
- 万年青
- 冷饭果
- 苦天茄
- 乌柳
- 昆明堵喇
- 苦竹茹
- 捆仙丝
- 了哥利
- 乌木屑
- 苦木
- 苦楝皮
- 乌龟
- 五叶薯
- 苦地胆根
- 苦菜
- 吴萸叶五加
- 乌鸡骟
- 空心莲子草
- 糠谷老
- 丽子藤
- 苦连翘
- 乱草
- 万年松
- 空心泡
- 万年柏
- 无花果叶
- 棱萼母草
- 乌龙摆尾
- 苦竹笋
- 乌尼参
- 吴茱萸
- 望江青
- 乌骨藤
- 空心木
- 苦葵鸦葱
- 栗子
- 五味子
- 油茶花
- 土一枝蒿
- 空柄假牛肝
- 猪牙皂
- 百味参
- 鹿茸
- 竹林消
- 撒发
- 树锦鸡儿
- 楤叶悬钩子
- 松寄生
- 松树梢
- 松笔头
- 松节
- 松萝
- 松蕈
- 树头发
- 树花
- 松叶防风叶
- 松叶防风花
- 松打七
- 松树皮
- 松根
- 松橄榄
- 松节油
- 松针
- 柿
- 树乌蝇羽
- 楤木根
- 水仙花
- 松叶
- 松油
- 松蘑
- 楤木叶
- 山茶子
- 山萩
- 束花石斛
- 水仙桃
- 山蒜
- 山银柴胡
- 柿根
- 树火麻
- 桑鳸
- 水八角
- 山芹根
- 山野扁豆
- 柿子
- 桑叶
- 水兰叶
- 山苍子
- 山苏木
- 山茶叶
- 术苗
- 树地瓜根
- 山苏子根
- 山茶根
- 山薄荷
- 柿饼
- 树腰子
- 山菠萝根
- 山鸡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