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蒴曲尾藓
《中华本草》:多蒴曲尾藓
拼音注音
Duō Shuò Qǔ Wěi Xiǎn
别名
大曲尾藓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曲尾藓科植物多蒴曲尾藓的植物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cranum majus Turn.[D.scoparium Hedw.var.majus(Tum.)Wahlenb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体较大,黄绿色。茎高4-10cm,稀分枝,下部具假根。叶密生,长披针形,叶尖细长镰刀状弯曲,叶缘上部具细齿,中肋细,长达叶尖,背部具刺突。叶片下部细胞长形或长圆形,厚壁,中上部细胞长菱形或长圆形,角细胞分化明显,长方形,由1-3层细胞组成。雌雄异株。蒴柄长2-5cm,常多数聚生;孢蒴长卵形,弓形弯曲,平列或倾斜;蒴齿单层;蒴盖圆锥形,具长喙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湿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陕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本品为数株丛生的团块状,黄绿色。湿润分离后茎长4-10cm,细柔,少分枝,基部密生线状黄棕色假根,叶密生向一侧弯曲,狭披针形,基部较宽,下延向内卷呈耳状,上部渐狭,全缘,上部具锐锯齿,中肋明显,直达叶尖,背面具齿。有的可见多数丛生的细长蒴柄,顶端斜生卵状圆柱形孢蒴,蒴盖圆锥形,具长喙。气微,味淡。[br]2.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:叶细胞长方形,上部为2层细胞,基部具多层细胞,无色透明,稀呈黄棕色。
化学成分
多蒴曲尾藓植物体含15种氨基酸,其中主要为精氨酸(arginine),丝氨酸(serine),丙氨酸(alanine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天冬氨酸(asparatic acid)。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。主肺热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狗头骨
- 小旋花
- 肿柄菊叶
- 山棯子
- 凤仙花
- 鸡血莲
- 梗通草
- 宁油麻藤
- 虎头兰
- 甜地丁
- 黑石耳
- 南方六道木
- 独脚柑
- 纤毛婆婆纳
- 水松皮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定心散
- 山牛毛毡
- 甘蓝
- 山葡萄
- 黄海葵
- 卷毛耳草
- 松木皮
- 野草香
- 沙塘木
- 赤茯苓
- 大红袍
- 胆木
- 蓼大青叶
- 可爱花
- 灯台菜
- 多头风轮菜
- 细齿叶柃
- 峨参
- 蚌粉
- 越王余筭
- 杉木
- 马交儿
- 刺楸
- 大杜鹃
- 蚺蛇肉
- 石头菜
- 大香附子
- 绿珊瑚
- 水杨根
- 多穗石柯茎
- 山稔叶
- 硬质早熟禾
- 节节花
- 苏铁根
- 猬胆
- 四大天王
- 大木通
- 木瓜枝
- 莱菔子
- 腐沫
- 红楠皮
- 虾蟆
- 芋头
- 土马鬃
- 蛇不见
- 华东木蓝
- 白马鬃铃花
- 地贵草根
- 西洋菜干
- 诃子核
- 小对叶草
- 枳茹
- 乌桕木根皮
- 五脉绿绒蒿花
- 柳杉
- 五代同堂
- 全叶马兰
- 鲥鱼鳞
- 蘘荷花
- 田菁
- 接骨木
- 铃兰
- 水黄杨木
- 铁苋
- 粉绿藤
- 竹芋
- 水蓼根
- 荷青花
- 水松球果
- 止咳菊
- 刺柏
- 块茎糙苏
- 金银忍冬
- 龙眼梳
- 马兰
- 量天尺花
- 苎花
- 卷丹
- 桃子
- 通骨消茎叶
- 叩头虫
- 莠狗尾草
- 水蓼
- 君迁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