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金发藓
《*辞典》:大金发藓
拼音注音
Dà Jīn Fā Xiǎn
别名
独根草(《中国药植志》),小松柏、岩上小草、眼丹药、一口血(《贵州草药》),矮松树、万年杉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中国药植志》
来源
为金发藓科植物大金发藓的全草。夏、秋雨后采集。
原形态
草本,高10~30厘米,丛生。茎直立,单一,常扭曲,下部密生假根,上部深绿色,老时呈棕红色或黑棕色。叶丛生于上部,向下叶渐小而渐疏,上部叶较大,具长卵形明显鞘部,叶片骤狭,长披针形,尖端卷曲,边缘具密锐齿,中肋强,突出成刺状;背面前部中央具微齿,腹面具多数栉片。雌雄异株;雄株稍短,顶端生雄器,状如花苞,常于雄器中央继续茁生斩枝;雌株较高大,顶生孢蒴;蒴柄强劲,长达10厘米,棕红色;孢蒴初直立,成熟时平列或垂倾,棕红色,四棱短方形;蒴帽覆盖全蒴,具棕黄色毛;蒴盖扁平,具短喙;托部盘状;蒴齿单层。孢于小,圆形,黄色,平滑。
生境分布
生山野阴湿土坡.分布我国南北各地。
化学成分
含皂甙、脂类和色素。
性味
①《贵州草药》:"甘,寒。"
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淡,平。"
功能主治
滋阴补虚。治肺病咳嗽、吐血、盗汗。
①《贵州草药》:"滋阴敛汗,止咳,止血。"
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补脾,止血,润肠。治漏症,内仿咳嗽,子宫脱垂,吐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炖肉服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盗汗咳嗽:小松柏三钱,黄柏二钱,沙参三钱,梧桐树皮二钱,大血藤二钱,五皮风二钱。煎水服。
②治肺痨吐血:小松柏一两。捣烂,熬水加白糖服。
③治眼丹(即下眼皮起痕,一日里能将眼全部盖完):小松柏研末,调人乳敷患处。(选方均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九头草
- 羚羊角
- 钩钱草
- 尖尾风
- 腐婢根
- 水葱
- 红树叶
- 娃娃鱼
- 豪猪肉
- 南瓜花
- 酱瓜
- 薜荔汁
- 土瓜狼毒
- 西瓜
- 苦楝子
- 西红花
- 牛含水
- 上山虎
- 黄瘤孢
- 小铜锤
- 地棠花
- 三叶茶
- 栝楼皮
- 骨节草
- 牦牛胆结石
- 沙旋复花
- 岩景天
- 假山皮条
- 阴香皮
- 五倍子
- 师实
- 过岗龙
- 缩砂蜜
- 珍珠伞
- 苏木蓝
- 檫树
- 梁王茶
- 卷毛耳草
- 山黄豆藤
- 竹林消
- 金瓜草
- 山樱桃
- 桃儿七果
- 火腿
- 望月砂
- 蜥蜴
- 海康钩粉草
- 海菜
- 大泡通
- 毛枝卷柏
- 矮脚苦蒿
- 山龙眼
- 獐骨
- 蜇虫
- 尖叶子打虫药
- 雪胆
- 荛花
- 芭蕉根
- 白杨叶
- 大麻疙瘩
- 大一面锣
- 还阳草
- 黑面防己
- 鲤鱼胆
- 女贞叶
- 全缘凤尾蕨
- 金沸草
- 竹根七
- 云南五味子根
- 枸橘刺
- 野木瓜果
- 佛葵
- 鸬鹚肉
- 散血草
- 大蛇药
- 勒马回
- 杉木油
- 蛤蟆草
- 锈毛白枪杆
- 食盐
- 锥螺厣
- 粉绿藤
- 锯鲨肝
- 异叶米口袋
- 水前草
- 麻叶荨麻
- 垂盆草
- 华清香藤
- 乌榄叶
- 松打七
- 万年柏
- 焮麻
- 老鹤草
- 紫萁苗
- 木香花
- 杉材
- 广西过路黄
- 鼻血雷
- 金钱草
- 吉林乌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