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叶鸡菊花
《中华本草》:大叶鸡菊花
拼音注音
Dà Yè Jī Jú Huā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大叶斑鸠菊的根皮或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nonia uolkameriifolia (Wall.)DC.采收和储藏:全拉均可采收,剥取根皮,洗净,晒干。茎、叶随时可采,鲜用。
原形态
大叶斑鸠菊 灌木或小乔木,高5-8m。枝粗壮,圆柱形,被淡黄褐色绒毛。叶互生;叶柄短宽,长10-18mm,基部常扩大而成鞘状,密被绒毛;叶大,倒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15-40cm,宽4-15cm,先端急尖或钝尖,基部渐窄成宽楔形,边缘深波状或具疏粗齿,稀近全缘,侧脉12-17对,细脉网状,叶脉在下面突起,上面无毛或仅中脉被疏柔毛,下面沿脉被柔毛,具腺点。头状花序多数,在枝端排成长达20cm以上无叶的大复圆锥花序,下部分枝的圆锥花序长8-10cm,花序轴被黄绒色密绒毛,无梗或有短梗;总苞钟状,直径5-8mm;总苞片约5层,覆瓦状,淡褐色或上端紫色,卵状披针形,外层短钝,内层稍尖,外面有密柔毛和睫毛;花托平,具窝孔;花淡红色或淡红紫色,花冠管状,长7-8mm,管部短,檐部狭钟形,无毛。瘦果圆柱形,长约4mm,具8-10纵肋,肋间具腺或多少被微毛;冠毛白色,外层短,内层糙毛状,长8-9mm。花期10月至翌年4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1600m的山谷灌丛或杂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化学成分
从木质茎部分分得α-香树脂酸乙酸酯(α-amvrin acetate),羽扇豆醇乙酸酯(lupeol acetate),无羁萜酮(friedelin),表无羁萜醇(epifriedelinol),α-香树脂醇(α-amyrin)及豆甾醇(stigmasterol)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祛风;利湿;通淋;活络。主风热感冒;风湿关节炎;小便脓血;尿路结石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根皮,10-15g。外用:适量,茎叶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蛇皮
- 小羊肚菜
- 熏衣草
- 紫茎棱子芹
- 蓝茶
- 海南茄
- 猫头
- 三七花
- 矮脚苦蒿
- 火秧竻叶
- 金鱼
- 天仙藤
- 蘘荷子
- 扁担藤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菊苣根
- 红泽兰
- 罐嘴菜
- 鬼臼
- 薏苡仁
- 温泉
- 何首乌叶
- 毛排钱草
- 树锦鸡儿
- 獭肝
- 粗叶木
- 大种鹅儿肠
- 黄背草根
- 牛西西
- 牛心果
- 鹅掌上黄皮
- 曼陀茄根
- 天葵子
- 雪兔
- 滇瑞香
- 地毡草
- 竹节菜
- 磁石
- 真藓
- 红药子
- 厚叶贯众
- 野西瓜苗
- 红鸡踢香根
- 贯众
- 萝芒树皮
- 小白绵参
- 小叶云实
- 花木通
- 海茄子
- 麻油
- 金钗
- 白蓝翠雀花
- 龙须参
- 慈竹茹
- 甘蔗
- 地丁
- 橙子
- 旋覆花根
- 鹅不食草
- 狗爪豆
- 华紫报春花
- 飘拂草
- 野木耳菜
- 小叶爬岩香
- 鸭脚木根
- 侧柏叶
- 大丁草
- 山棯根
- 落新妇
- 漆叶
- 碎米蕨
- 慈竹根
- 皱叶鼠李
- 鲫鱼头
- 芒萁骨
- 鲛鱼皮
- 鸡冠苗
- 大叶马尾连
- 假酸浆
- 粤瓦韦
- 阳起石
- 罂粟壳
- 野芝麻花
- 大透骨草
- 柱果木榄叶
- 马鬃蛇
- 瓠子
- 凤尾蕉花
- 苦楝子
- 甜瓜根
- 过山蕨
- 蕤仁
- 三叉虎根
- 全光菊
- 三钻风
- 穗花杉根
- 芨芨草花
- 岗梅根
- 尖顶地星
- 虫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