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鱼鳅串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鱼鳅串
拼音注音
Dà Yú Qiū Chuàn
别名
白鱼鳅串、调羹草
来源
为菊科秋分草属植物秋分草Rhynchospermun; verticillatum Reinw.,以全草入药,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二年生草本,高35~70厘米。茎单一,有棱,密被短柔毛。基出叶有长柄,茎生叶互生;叶柄向上渐短;下部叶窄长椭圆形,长约8.5厘米,宽约2.5厘米,边缘具粗齿,上部叶成窄披针形,长3.5~5厘米,宽0.6~0.8厘米,边缘疏具浅波齿,上面被短刚毛,下面脉上亦有之。夏季开花,头状花序小,单生或3~5排列成总状,顶生或腋生,总苞短钟形,苞片数层,窄长椭圆形;花全育,外轮花雌性,舌状,白色,先端2~3裂,内轮花两性,管状,管短,先端5深裂;雄蕊5个,聚药,花药基部钝形,先端尖;柱头2浅裂。瘦果扁平,边果有喙,中央果无喙,有3~5条脱落性刺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中山区以下的半坡半阴处。分布于四川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除湿。用于急、慢性肝炎,肝硬化腹水,崩漏,白带。
用法用量
0.5~2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大鱼鳅串
拼音注音
Dà Yú Qiū Chuàn
别名
白鱼鳅串、调羹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秋分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ynchospermum uerticilatum Reinw. [R.formosanum Yamamoto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秋分草 多年生草本,高25-100cm。茎常单生,中部以上有叉状分枝,被法状微柔毛。叶互生;下部茎生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长4.5-14cm,宽2.5-4cm,先端长渐尖或钝,边缘自中部以上有波状粗齿,基部狭楔形;叶柄长,具翅;上部叶渐小。头状花序,顶生、腋生、单生或3-5呈总状排列,直径约5mm,果期增大;花序梗密被锈色尖状短柔毛;总苞宽钟状;总苞片不等长,边缘撕裂;缘花2-3列,雌花冠舌状,白色,舌片先端2-3裂;盘花管状,两性。雌花瘦果扁平,果有长喙;两性花的瘦果无喙;冠毛3-5条,易脱落。花、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500m的山坡半阴处、沟边、林缘或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南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淡;性平
功能主治
清湿热;利消肿。主湿热带下;急慢性肝炎;肝硬化腹水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矮叶书带蕨
- 土蜂子
- 黑虎七
- 大树甘草
- 沙茴香
- 盘石龟
- 环草
- 红花雪莲花
- 珍珠
- 光杆琼
- 苏木蓝
- 贯众
- 树腰子
- 皮哨子
- 酸浆菜
- 矮脚苦蒿
- 华凤仙
- 飘带草
- 异被赤车
- 牛心果
- 地筋
- 败毒草
- 红丝线
- 齿叶橐吾
- 三加
- 大萼鹿角藤
- 柱果木榄叶
- 萹蓄
- 黄明胶
- 臭黄荆根
- 广东耳草
- 六棱麻
- 五香血藤
- 对马耳蕨根
- 大铜钱菜
- 柚根
- 酒酿
- 打火草
- 龙涎香
- 蜂乳
- 大叶紫薇
- 黄鲴鱼
- 蘘荷子
- 山肉桂
- 欧当归
- 绵枣儿
- 蚌壳草
- 钓鱼竿
- 人参子
- 闹狗药
- 杜松实
- 朱砂草
- 蜘蛛果
- 亮光菜
- 灯笼婆婆纳
- 刺龙牙
- 柔毛水杨梅
- 翅茎蜂斗草
- 匍伏堇
- 大麦醋糟
- 升麻草
- 海参肠
- 长梗石柑
- 清香桂
- 滇崖爬藤
- 小谷精草
- 朝鲜当归
- 黄锁梅叶
- 透骨香根
- 独叶一枝花
- 小一口血
- 雪山甘草
- 黑龙串筋
- 小花吊兰
- 黄花苜蓿
- 香茶菜根
- 山水芹菜
- 饺剪藤
- 蛇床子
- 崩疮药
- 三尖杉
- 灌木蒲桃
- 水晶兰
- 马钱子粉
- 紫铜矿
- 蜘蛛香
- 人中白
- 西藏酸模
- 短柄五加
- 熊脂
- 柞蚕蛹
- 黄杨根
- 雌黄
- 青兰
- 豇豆
- 金兰
- 獭肝
- 黍米
- 芦茎
- 豆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