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合香
《中华本草》:山合香
拼音注音
Shān Hé Xiā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粉红动蕊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Kinostemon alborubrum(Hemsl.)C.Y.Wu et S.Chow[Teucrium alborubrum Hemsl.]采收和储藏:7月采收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粉红动蕊花,多年生草本,具匍匐茎。茎上升,多分枝,基部近圆柱形,上部四棱形,具细条纹,长1m多,密被长达1.5mm平展白色长柔毛。叶具柄,柄长0.4-1.2cm;叶片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,长3-6cm,宽1-2cm,先端短渐尖、渐尖以至尾状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楔形下延,边缘具不整齐的牙齿,上面被疏柔毛,下面脉上密生长柔毛,侧脉3-5对。总状花生于腋出侧枝的上端,下部具1-3对不具花的叶,上部常分枝成为1-3枝长为3-6cm的总状椭圆锥花序,由具2花、远隔、开向一面的轮伞花序所组成;苞片被疏柔毛;花萼长宽均为4mm,外被疏柔毛,内面喉部具毛环,萼齿5,上唇3齿,中齿特大,扁圆形,先端急尖,侧齿卵圆形,稍小于中齿,高及中齿之半,下唇2齿,三解除 状钻形,花冠粉红色,长约11mm,外被白色绵状长柔毛及淡黄色腺点,内面无毛,上唇2裂,裂片扁圆形,缺弯极浅,下唇3裂,中裂片极发达,长圆形,内凹,先端圆形,侧裂片卵圆形;雄蕊4,前对稍长,超过花冠筒2倍,花药2室,室肾形;花柱长超出雄蕊,先端不相等2裂;子房球形。小坚果。花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明目;散风通络;祛湿解毒。主目赤肿痛;风湿热痹;劳伤;疮肿;湿疹;癣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枳茹
- 四照花皮
- 槟榔花
- 中华石楠果
- 双籽棕
- 椰子浆
- 蜈蚣藤
- 鸭脚黄连
- 金钗股
- 四方蒿
- 鄂西天胡荽
- 荜茇根
- 鸡公柴果
- 羊蹄
- 波棱瓜
- 菊花脑
- 貒骨
- 路郎鸡
- 腊梅
- 川楝子
- 胡麻仁
- 菾菜根
- 山黄瓜
- 川乌
- 羊肺
- 苦糖果
- 白桦皮
- 庐山石韦
- 通骨消
- 红轮千里光
- 龙虾
- 八爪金龙
- 水田七
- 红毛菍
- 八目鳗
- 风毛菊
- 大风子
- 柚叶
- 小黄断肠草
- 钻秆虫
- 苏铁果
- 菝葜叶
- 伽果
- 鸡谷草
- 柚花
- 石榴根皮
- 荠苨
- 斑叶兰根
- 金盏草
- 金钟茵陈
- 红升麻根
- 枫香树根
- 白沙虫药
- 圆叶锦葵根
- 鹰头
- 柱果铁线莲
- 三月泡
- 芋
- 酱头
- 榧根皮
- 峨眉耳蕨
- 普贤菜
- 篱栏网
- 龙眼壳
- 通肠香
- 赤沙糖
- 白饭豆
- 角翅卫矛果
- 毛刺果藤
- 槐根
- 牛膝茎叶
- 飞天蠄蟧
- 吹火筒
- 菊花黄连
- 铜钱细辛
- 青蛙
- 椴树根
- 直杆蓝桉叶
- 蕨麻
- 苦芦骨
- 三钻七
- 南天竹子
- 肾子草
- 波缘楤木
- 琼越线蕨
- 青叶丹
- 柠檬
- 南赤瓟
- 土槿皮
- 金牛七
- 长叶山芝麻
- 羌活鱼
- 铧头草
- 山飘儿草
- 糖橘红
- 裂序楼梯草
- 芒消
- 麻雀肉
- 肺心草
- 羖羊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