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合香
《中华本草》:山合香
拼音注音
Shān Hé Xiā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粉红动蕊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Kinostemon alborubrum(Hemsl.)C.Y.Wu et S.Chow[Teucrium alborubrum Hemsl.]采收和储藏:7月采收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粉红动蕊花,多年生草本,具匍匐茎。茎上升,多分枝,基部近圆柱形,上部四棱形,具细条纹,长1m多,密被长达1.5mm平展白色长柔毛。叶具柄,柄长0.4-1.2cm;叶片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,长3-6cm,宽1-2cm,先端短渐尖、渐尖以至尾状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楔形下延,边缘具不整齐的牙齿,上面被疏柔毛,下面脉上密生长柔毛,侧脉3-5对。总状花生于腋出侧枝的上端,下部具1-3对不具花的叶,上部常分枝成为1-3枝长为3-6cm的总状椭圆锥花序,由具2花、远隔、开向一面的轮伞花序所组成;苞片被疏柔毛;花萼长宽均为4mm,外被疏柔毛,内面喉部具毛环,萼齿5,上唇3齿,中齿特大,扁圆形,先端急尖,侧齿卵圆形,稍小于中齿,高及中齿之半,下唇2齿,三解除 状钻形,花冠粉红色,长约11mm,外被白色绵状长柔毛及淡黄色腺点,内面无毛,上唇2裂,裂片扁圆形,缺弯极浅,下唇3裂,中裂片极发达,长圆形,内凹,先端圆形,侧裂片卵圆形;雄蕊4,前对稍长,超过花冠筒2倍,花药2室,室肾形;花柱长超出雄蕊,先端不相等2裂;子房球形。小坚果。花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明目;散风通络;祛湿解毒。主目赤肿痛;风湿热痹;劳伤;疮肿;湿疹;癣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四季春
- 山鸡蛋
- 师实
- 山五味子根
- 双肾草
- 四川红淡叶
- 手参
- 山麻杆
- 山苦菜
- 四叶七
- 四叶萝芙木
- 山麦冬
- 山韭菜
- 山豆花
- 山茶花
- 双肾参
- 山岗荚
- 山茶子
- 山苦荬
- 水仙桃
- 腊梅
- 驹胞衣
- 铺地黍根
- 稻槎菜
- 盾果草
- 竹节香附
- 山楂叶
- 山矾
- 鳗鲡鱼
- 补血草
- 山羊肉
- 山芹根
- 肥猪苗
- 雷公橘
- 紫筒草根
- 山柳
- 山桐子
- 苦楝子
- 山芙蓉
- 山橿
- 山白龙
- 山橘
- 食茱萸
- 山花生
- 山海棠
- 炮弹果
- 山羊参
- 山李子
- 山梅花
- 山稔叶
- 山矾根
- 山木通
- 山胡萝卜
- 山水芹菜
- 甘青青兰
- 山枝根
- 山杨柳
- 山橘叶
- 山苏子根
- 山杜仲
- 麻口皮子药
- 山楂木
- 山羊肝
- 山棘豆
- 山杨树皮
- 香石藤
- 蚱蝉
- 山枇杷根
- 南板蓝根
- 山胡椒叶
- 山芭蕉子
- 张公鱼
- 山檨叶泡花树
- 山白果根
- 山槟榔
- 山樱桃核
- 山牡丹
- 山甜茶
- 鱼鳞菜
- 山核桃叶
- 铺地草
- 山猫儿
- 粉叶地锦
- 豆腐皮
- 天萝水
- 黑阳参
- 蒲圻贝母
- 中华胡枝子
- 蚍子草
- 马齿苋子
- 鸭涎
- 猪鬃草
- 鱼蓼
- 蛇鲻
- 掌裂秋海棠
- 都拉鸢尾
- 紫苏叶
- 薄荷脑
- 松叶防风叶
- 黑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