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灵草
《中华本草》:百灵草
拼音注音
Bǎi Línɡ Cǎo
别名
小对节生、出浆藤、云百部、小爬角、小白药、小掰角
英文名
Longstalk Condorvine, Root of Longstalk Condorvine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百灵草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rsdenia longipes W. T. Wang ex Tsinag et P.T.Li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长约1m。主根分叉,侧根发达;除花序外,全株无毛。叶对生,纸质;叶柄长1-2.5cm;叶征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,长5-10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;侧脉4-6对,弧形上升,未达叶缘即风结。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,着花10-15朵;总花梗细长,长达10cm;花冠紫蓝色,长达1.2cm,裂片圆状披针形,向右覆盖;副花冠5裂,着生于雄蕊背部,裂征基部有距;花药先端具膜片,高出副花冠;花粉块每室1个,直立;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,无毛,柱头短圆锥状。蓇葖果披针形。种子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。花期2-3月,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土质肥厚、湿润的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西南部。
性味
味甘、微苦、性温、有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平喘;活血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风湿性心脏病;支气管哮喘;跌打损任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6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;或干品研末撒敷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百灵草
拼音注音
Bǎi Línɡ Cǎo
别名
小白药、小对节生、小掰角、长柄牛奶藤
来源
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百灵草Marsdenia longipes W. T. Wang,以根或全株入药。四季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甘、微苦、涩,温。有毒。
毒性
本品有毒,不宜多服。中毒后出现四肢抽搐,除按一般中毒抢救外,可用[b]桤木[/b](水冬瓜树叶)、毛桃子各3~5钱,水煎服;或对症治疗。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,止咳平喘。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痛,内出血,支气管炎,哮喘;外用治骨折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1~2钱;水煎酒引,泡酒或研末吞服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或研粉撒患处。
注意
忌与花椒、百草霜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百灵草
拼音注音
Bǎi Línɡ Cǎo
别名
小对节生、出浆藤、云百部、小爬角、小白药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萝藦科植物百灵草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百灵草又名:长柄牛奶藤。攀援藤本。幼枝与嫩叶生有疏毛,渐脱落无毛。叶披针状长圆形,长达8~11厘米,宽2~3.5厘米,有尾尖,全缘。聚伞花序腋生,花小,浅绿色。角状蓇葖果,两叉状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间疏林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微苦,温,有毒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,补虚平喘。
复方
①治风湿,跌打损伤:百灵草根三至五钱。水煎点酒引或泡酒或炖猪脚服。
②治支气管哮喘,风湿性心脏病,红崩白带:百灵草根二钱。研末,蒸蜂蜜、鸡蛋服。
③治贫血:百灵草根二钱。炖肉服。
④治外伤出血,骨折:鲜百灵草全株捣烂敷患处或研末撒布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竹茹
- 金铁锁
- 虾壳钱
- 鸡脚草乌
- 苦蘵果实
- 芜菁
- 象牙草
- 贵州卷柏
- 露蜂房
- 狗泡草
- 中华短肠蕨
- 乌木屑
- 艾虎
- 鸡头
- 狗核树
- 岗松根
- 狗肝菜
- 过山风
- 阿里红
- 鸡脚莲
- 檵花叶
- 展花乌头
- 星色草
- 赤沙糖
- 大羊角瓢
- 青羊参
- 风毛菊
- 野芫荽
- 黄麻
- 香附
- 八股绳
- 豹骨
- 葛藟叶
- 洋芋
- 雀麦
- 肺心草
- 二叶舌唇兰
- 苦楝子
- 峨眉耳蕨
- 返顾马先蒿
- 香石藤果
- 葛根
- 乳白香青
- 青兰
- 青箭杆草
- 黑虎耳草
- 峨参叶
- 光慈姑
- 青蒿根
- 百合
- 土附子
- 五倍子内虫
- 鸡油菌
- 羊蹄甲
- 通草
- 铁轴草
- 黄连
- 鬼盖
- 瓜子金
- 苦天茄
- 百足藤
- 黑蒿
- 铁藤
- 香石藤叶
- 厚叶旋蒴苣苔
- 小果卫矛
- 珠子参
- 朱顶红
- 苡芭菊
- 龟胶
- 鸡冠苗
- 瓦草
- 龙须草
- 核桃楸
- 山樱桃
- 华无柱兰
- 蟾蜍
- 紫红鞭
- 水飞蓟
- 羊七莲
- 异型莎草
- 红鬼笔
- 山梅花根皮
- 刺叶苏铁
- 滇南杭子梢
- 滇南马钱
- 鸟不宿
- 丝瓜子
- 猕猴梨叶
- 石枣子
- 华东木蓝
- 越橘
- 心叶秋海棠
- 菱粉
- 泡桐叶
- 獾骨
- 松木皮
- 岗梅
- 托盘
- 牛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