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头狗
《中华本草》:大头狗
拼音注音
Dà Tóu Gǒu
别名
毫离虫、士蚱子、土蚂蚱子
英文名
A kind of field cricket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蟋蟀科动物油葫芦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ryllus testaceus Walker.采收和储藏:秋季捕捉,用沸水烫死后烘干。
原形态
油葫芦,体长圆形,长约2cm,雌者较大。体背面黑褐色,有光泽;腹面较淡。头部有复眼1对,呈半球形突出,复眼的内缘和两颊黄褐色;触角1对,细长,有时左右不对称。前胸背板黑褐色,有2条月牙纹;翅2对,前翅淡褐色,有光泽,后翅黄褐色,尖端纵折露出腹端。中胸腹板的后缘有内洼。足3对,后足的腿节甚粗壮,尾毛1对,褐色;雌者另有一产卵管,亦褐色,视之俨若3尾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栖息于杂草内或砖瓦、土块下。昼伏夜出,性好斗。资源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性味
味辛;咸;性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解毒。主水肿;小便不利;流注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5-9只。
各家论述
《陆川本草》:解毒。治流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大头狗
拼音注音
Dà Tóu Gǒu
别名
毫螭虫、土蚱子、土蚂蚱子(《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》)。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的全虫。秋季捕捉,用沸水烫死后烘干。
原形态
体长圆形,长约2厘米,雌者较大。体背面黑褐色,有光泽;腹面较淡。头部有复眼1对,呈半球形突出,复眼的内缘和两颊黄褐色;触角1对,细长,有时左右不对称。前胸背板黑褐色,有2,月牙纹;翅2对,前翅淡褐色,有光泽,后翅黄褐色,尖端纵折露出腹端。中胸腹板的后缘有内洼;足3对,后足的腿节甚粗壮。尾毛1对,褐色;雌者另有一产卵管,亦褐色,视之俨若3尾。
生境分布
常栖息于杂草内或砖瓦、土块下。昼伏夜出,性好斗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辛咸,温。"
功能主治
《陆川本草》:"解毒。治流注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每用5~9个研末,蜜糖调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桃枝
- 星蕨
- 榆花
- 桑根
- 水蛭
- 樟
- 畲山羊奶子
- 老虎俐根皮
- 薤白
- 姜三七
- 萹蓄
- 柏树油
- 箭杆杨
- 犀角
- 小金挖耳
- 羊肺
- 一皮草
- 前胡
- 红骨参
- 雷五加叶
- 龙眼花
- 猫爪子
- 还阳草
- 何首乌叶
- 扭筋草
- 三消草
- 高粱泡
- 白屈菜根
- 牛筋草
- 杜仲藤
- 肿节风
- 棘豆根
- 米团花
- 无患子中仁
- 千脚虫
- 白药子
- 秋唐松草
- 满树星
- 粗叶耳草
- 追骨风
- 营实
- 麻油
- 云南红豆蔻果
- 竹柏
- 中国繁缕
- 岩椒
- 紫草
- 还阳参
- 碗花草根
- 聚花草
- 小草
- 黄背草苗
- 麒麟菜
- 岩冬菜
- 腰骨藤
- 龙须草
- 葛花
- 蒙古马兰
- 穬麦蘖
- 浮萍
- 狗尾草子
- 多蒴曲尾藓
- 水前草
- 裂叶翼首花
- 金钱橘饼
- 金鸡脚
- 红果参
- 章鱼
- 追风伞
- 华南舌蕨
- 龙珠果
- 锈钉子
- 穇穗莎草
- 地精草
- 榛子花
- 钻秆虫
- 重叶莲
- 向日葵花
- 茶
- 透骨香
- 腐婢根
- 菱叶山蚂蝗
- 小酒瓶花
- 地柏枝
- 山油柑叶
- 青天葵
- 蜜环菌
- 六月寒
- 滨海前胡
- 穿破石
- 乱草
- 对马耳蕨
- 排草香
- 两广瘤足蕨
- 朱砂根
- 花椒叶
- 滇海水仙花
- 黍米
- 大叶樱叶
- 斑鸠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