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对参
《*辞典》:对对参
拼音注音
Duì Duì Shēn
别名
壮精丹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长距鸟足兰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33~48厘米。根2枚并生,稍肉质;纺锤形,长约1.5厘米。叶2~3枚,披针形至长椭圆形,长12~18厘米,宽4~6厘米,先端长渐尖,基部钝圆魂阔楔形,抱茎,两面均无毛;平行脉10~15条,两面凸出。穗状花序顶生,长9~13厘米,下面有披针形向下反折的苞叶3~5枚,花排列较疏,每花下有反折的卵状披针形苞片1枚;花粉红色,唇瓣直立,盔状。蒴果椭圆形,内有种子多数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,草地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性平,味甘。"
功能主治
治阳痿,慢性肾炎。
①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补肾养心。治肾虚腰痛。"
②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治阳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炖猪腰吃。
复方
治慢性肾炎,面足浮肿:对对参五钱,加车前子三钱,淮牛膝二钱。水煎服。并可治心脏病及妇女白带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对对参
拼音注音
Duì Duì Shēn
别名
小鸡腿、鸡肾参
英文名
Root of Nepal Rattlesnake Plantain
出处
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长距鸟足兰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tyrium nepalense D. Don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长距鸟足兰,陆生植物。高30-45cm,块茎近长圆形,两枚并生,长2-3cm。茎直立,具1-2枚叶及1-2枚鞘状鳞片。叶椭圆形、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下面一叶长7-10cm,宽3.5-5.5cm,急尖,边缘或多或少皱波状。总状花序圆柱状,长8-9cm,具20朵左右密集的花;花苞片卵状披针形,外折,长于子房;花粉红色;中萼片条状椭圆形,长4-5mm,宽约1mm,先端钝,侧萼片长圆状卵形,几与中萼片等长,稍宽,先端边缘具少数细缘毛;花瓣与中萼片相似而稍短,唇瓣位于上方,兜状,近于半球形,径约5mm,先端钝,外折,口甚宽大;距纤细,下垂,较子房长或等长,长约1cm;子房椭圆形,长6-8mm,无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00-2700m的山地林下或林间空地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平;甘
归经
肾;心经
功能主治
壮腰益肾。主肾虚腰痛;慢性肾炎;阳痿;心悸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1.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补肾养心。治肾虚腰痛。2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治阳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一箭球
- 大黑蒿
- 对叶油麻叶
- 武靴藤
- 大肺筋草
- 大叶千斤拔根
- 大叶花椒
- 带刺马鞭
- 待宵草
- 大团囊虫草
- 大狼把草
- 无莿根
- 王瓜
- 大苞芹
- 莴苣子
- 大金牛草
- 大杜鹃
- 曾青
- 赤沙糖
- 毒鱼藤
- 大叶地耳根
- 大叶胡枝子
- 大山芝麻
- 大散血
- 大理木香
- 大青草
- 大风药叶
- 大二郎箭
- 大黄草
- 大叶桉
- 大叶钓樟
- 多裂独活
- 定草根
- 大叶藤
- 大对经草
- 望江青
- 大蓑衣藤根
- 大叶黄杨叶
- 望月砂
- 大红花点地梅
- 大叶钩藤
- 大花卫矛果
- 大青
- 大青根
- 大一面镙
- 断板龟
- 粗皮松萝
- 大叶千里光
- 大叶紫珠
- 刺玫
- 大叶凤尾
- 大叶拿身草
- 定木香
- 大叶矶松
- 大膜盖蕨
- 薇籽
- 大豆黄卷
- 马刀肉
- 章鱼
- 大叶接骨藤
- 大叶苣荬菜
- 大叶铁包金
- 紫金血藤
- 接骨丹
- 大乌金草
- 橘红
- 山慈姑叶
- 金缕半枫荷
- 七鳃鳗
- 黄荆叶
- 丁萝卜
- 深裂黄草乌
- 大伸筋
- 吊白叶
- 狗牙根
- 东北蛔蒿
- 赪桐
- 紫鸭跖草
- 龙眼
- 倒挂牛
- 黄花夹竹桃
- 尖山橙
- 山小橘
- 羊角扭
- 庵 (艹闾)
- 川梨
- 老虎须
- 干漆
- 四川澄茄子
- 黔羊蹄甲
- 土百部
- 亮叶桦
- 木豆叶
- 吊岩风
- 藿香露
- 鹅绒藤
- 亮菌
- 木大力王
- 山楂木
- 水金凤茎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