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经草
《*辞典》:定经草
拼音注音
Dìnɡ Jīnɡ Cǎo
别名
水辣椒、四方草、兰花仔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惊风榴、四角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泉州本草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长蒴母草的全草。1~10月间采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柔弱,全体秃净。茎下部伏地,长10~30厘米,花茎上举。单叶对生;卵形,长1~2厘米,先端短尖或钝,基部心形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柄长于叶,或为顶生的总状花序;萼绿色,长4~5毫米,5裂至基部;花冠白色或淡紫色,长约8毫米;雄蕊4。蒴果圆柱形或矩圆柱状披针形,长为花萼之两倍,先端有宿存花柱。花期7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田边或路旁。分布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①《泉州本草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微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清热消肿,利水通淋,治风热目痛,痈疽肿毒,白带,淋病,痢疾,小儿腹泻。
①《泉州本草》:"清热毒,消肿毒,通淋利水。治痈疽肿毒,五淋,遗精,月经不调,白带,尿血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清热解毒。治乳痈,腮腺炎,蛇头疮,蛇伤,气喘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敷或捣汁涂。
注意
孕妇忌用。
复方
①治风火眼睛赤痛:鲜定经草二两。水煎服。
②治痈疽肿毒:鲜定经草酌量,合冷饭粒加食盐少许捣敷;另以全草一两,水煎代茶服。
③治风毒流注:鲜定经草三两。水煎汤代茶服;另以鲜全草捣汁搽患处。
④治遗精,白浊,白带:鲜定经草一两半,合猪赤肉炖服。(宜忌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
⑤治肺炎:鲜四方草五钱,艾心一钱,大青三钱,酢浆草一钱,天胡荽三钱。捣烂外敷胸部。(厦门《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》)
⑥治痢疾:鲜四方草一两。水煎成半碗,和冰糖五钱调服。(厦门《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》)
⑦治小儿腹泻:鲜四方草二至四两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⑧治小儿急惊风:鲜定经草五钱,冰糖少许。水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槟榔
- 蓬蘽
- 苦刺
- 茵陈
- 蔓剪草
- 柱果木榄叶
- 红靛
- 黄蘑菇
- 龙利叶花
- 团花
- 地骨皮
- 大榆蘑
- 蜘蛛果茎叶
- 苏木蓝
- 刺针草
- 黍茎
- 盐匏藤果
- 五气朝阳草
- 球核荚蒾
- 鸡爪簕
- 牛心果
- 鹅首马先蒿
- 苏木
- 园金柑
- 瑞香
- 野棉花
- 虎耳草
- 蜂药
- 浮小麦
- 滑背草鞋根
- 石芥菜
- 扁竹兰
- 山尖菜
- 牛角瓜
- 猕猴骨
- 乌尼参
- 贯众
- 广西过路黄
- 山莴笋
- 鸭血
- 齿叶草
- 单花金丝桃
- 杜父鱼
- 梵天花
- 滑叶跌打
- 孔雀草
- 三色堇
- 鹿藿
- 血水草根
- 师实
- 地五泡藤
- 树萝卜
- 一枝香
- 矮脚苦蒿
- 狸肉
- 白藤
- 石瓜子莲
- 苣荬菜
- 金匙叶草
- 羊蹄甲
- 木瓜枝
- 西瓜
- 车前草
- 密纹薄芝
- 绿茎槲寄生
- 胡桃树皮
- 红参
- 江南玄胡
- 橘叶
- 鸡桑根
- 鹤虱风
- 土红苓
- 大树甘草
- 大毛桐子根
- 鲤鱼胆
- 狗缨子
- 大五爪金龙
- 香水塔花
- 十萼茄
- 绿豆芽
- 黄缅桂果
- 野木瓜
- 尖苞柊叶根
- 蝌蚪
- 马骝卵
- 穿地龙
- 红葵
- 桑枝
- 骆驼黄
- 红线麻
- 苦木
- 玫瑰花
- 牛角七
- 鞘菝葜
- 接骨树皮
- 黑心解
- 牛肉
- 黄秋葵叶
- 绢毛菊
- 金石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