兜冠黄共享
《中华本草》:兜冠黄共享
拼音注音
Dōu Guàn Huánɡ Gònɡ Xiǎnɡ
别名
盔状黄芩
英文名
Galericulate Skullcap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盔状黄芩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utellaria galerioulata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盔状黄芩,多年生草本。根茎匍匐;茎直立,高35-40cm,中部以上多分枝,下部常无叶。叶对生;叶柄长2-7mm,腹凹背凸,背面密被短柔毛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1.5-6cm,宽0.8-3cm,自茎下向上渐变小,先端锐尖,基部浅心形,边缘具圆齿状锯齿,上面绿色,疏被短柔毛,下面淡绿色,密被短柔毛,侧脉约4对。花单生于茎中部以上叶腋内,一侧向;花梗长约2mm,密被下曲短柔毛,近基部有一对线形的小苞片;花期花萼长约3.5mm,盾片着生在萼筒中部稍下文,果时花5mm,盾片直伸;花冠紫色,紫蓝至鉴色,长约1.8cm,外被具腺短柔毛,冠筒基部微囊状,向上渐增大,冠檐二唇形,上唇半圆形,盔状,内凹,先端微缺,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;雄蕊4,均内藏,前对较长,具能育半药,后对较短,具全药;花柱细长,先端锐尖,微裂;子房4裂,裂片等大。小坚果黄色,三棱状卵圆形,径约1mm,具小瘤突,腹面中央具果脐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水沟旁冲积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陕西、新疆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水通淋;活血散瘀。主热淋;血淋;肠痈;肝炎;癌肿;疮疡肿毒;跌打损伤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苦、性寒。有清热解毒,活血散痛,利尿消肿。用于尿道炎、肝炎。跌打损伤,疮痛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柞木皮
- 倒根野苏
- 干姜
- 丁香树皮
- 星色草
- 榅桲
- 蚕豆花
- 东北埃蕾
- 壁钱幕
- 海鹞鱼肝
- 南方红豆杉
- 催乳藤
- 紫弹树根皮
- 银耳
- 紫荆皮
- 冬里麻根
- 疳积草
- 直萼黄芩
- 合萌
- 狗仔花
- 美登木
- 月桂叶
- 小虎耳草
- 紫背金盘草
- 厚叶算盘子
- 莸叶醉鱼草
- 豉虫
- 厚膜藻
- 肖菝葜
- 华山矾
- 棱子芹
- 戴星草
- 回回蒜
- 厚叶沿阶草
- 水葫芦
- 黄蜀葵
- 痄腮树
- 冻绿叶
- 水虱草
- 紫木通
- 粟米草
- 东风螺壳
- 菊花参
- 芫荽
- 巴豆树根
- 小黄素馨
- 云南五味子根
- 华青皮木
- 蛇含
- 竹节蓼
- 天南星
- 熊脂
- 盲肠草
- 水朝阳花
- 枇杷叶露
- 水蔗草
- 洋草果
- 莲子草
- 兰花双叶草
- 高山唐松草
- 木薯
- 纤花千金藤
- 栝楼茎叶
- 朴树叶
- 芦竹笋
- 木瓜
- 柳叶绣球菊
- 泡桐木皮
- 涩梨叶
- 细叶十大功劳
- 燕麦灵
- 水仙
- 冰
- 豺皮樟
- 斜叶榕
- 栲栗叶
- 斜叶榕叶
- 老鼠脚迹
- 匍伏堇
- 薯莨
- 水松球果
- 羊胰
- 虾筏草
- 二仙桃
- 高寒露珠草
- 十字苔草
- 虎石头
- 合掌消
- 水马桑枝叶
- 蜜蜂房
- 五指山参叶
- 苏铁叶
- 黍米
- 五叶藤
- 人参花
- 铜皮
- 郁李仁
- 苎麻梗
- 沙枣
- 大果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