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榴花
《中华本草》:石榴花
拼音注音
Shí Liu Huā
别名
榴花、酸石榴花
英文名
Pomegranate Flow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石榴科植物石榴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unica granatum L.采收和储藏:5月开花时采收,鲜用或烘干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乔木,高通常3-5m,稀达10m。枝顶常成尖锐尖长刺,幼枝有棱角,无毛,老枝近圆柱形。叶对生或簇生;叶柄短;叶片长圆圆状披针形,纸质,长2-9cm,宽1-1.8cm,先端尖或微凹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光亮;侧脉稍细密。花1-5朵生枝顶;花梗长2-3mm;花径约3cm;萼筒钟状,长2-3cm,通常红色或淡黄色,6裂,裂片略外展,卵状三角形,外面近顶端有一黄绿以腺体,边缘有小乳突;花瓣6,红色、黄色或白色,与萼片互生,倒卵形,长1.5-3cm,宽1-2cm,先端圆钝;雄蕊多数,着生于萼管中部,花药球形,花丝细短;雌蕊1,子房下位,柱头头状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5-12cm,通常淡黄褐色、淡黄绿色或带红色,果皮肥厚,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。种子多数,钝角形,红色至乳白色。花期5-6月。果期7-8月。
性味
味酸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凉血;止血。主衄血;吐血;外伤出血;月经不调;红崩白带;中耳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吐血,月经不调,红崩白带。汤火伤,研末,香油调涂。2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治齿痛,水煎代茶常服。3.《野生药植图说》:治中耳发炎,防止流脓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榴花
拼音注音
Shí Liu Huā
来源
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.,以花入药。夏秋采,晒干。
性味
酸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收敛止泻,杀虫。用于吐血,衄血;外用治中耳炎。
用法用量
1~3钱,外用研粉,用适量吹耳内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石榴花
拼音注音
Shí Liu Huā
别名
榴花(《海上集验方》),酸石榴花(《圣济总录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石榴科植物石榴的花蕾。
原形态
形态详"石榴皮"条。
性味
《得配本草》:"酸涩,平。"
功能主治
治鼻衄,中耳炎,创伤出血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吐血,月经不调,红崩白带。汤火伤,研末,香油调涂。"
②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治齿痛,水煎代茶常服。"
③《野生药植图说》:"治中耳发炎,防止流脓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。
复方
①治鼻衄不止:酸石榴花一分,黄蜀葵花一钱。上二味,捣罗为散,每服一钱匕,水一盏,煎至六分,不拘时候温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二花散)
②治鼻血石榴花适量,研末,每次用一分,吹入鼻孔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③治九窍出血:石榴花,揉塞之。(《纲目》)
④治金疮刀斧伤破血流:石灰一升,石榴花半斤,捣末,取少许敷上。(《海上集验方》)
⑤治肺痈:石榴花、牛膝各二钱,银花藤五钱,百部三钱,白及、冰糖各一两,煨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⑥治中耳炎:石榴花,瓦上焙干,加冰片少许,研细,吹耳内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藻石
- 浆包藤
- 胡颓子
- 水桐木
- 藏绵芪
- 水蛭
- 刺花椒
- 新裂耳蕨
- 刺蒺藜
- 山飘儿草
- 大石韦
- 大树甘草
- 大白药
- 角螺
- 大乌爪金龙
- 乌鳢
- 金鱼
- 天浆壳
- 广东金钱草
- 刺菱根
- 大树皮
- 分心木
- 大蒜
- 垂果南芥
- 戴星草
- 大石枣
- 七叶一把伞
- 山马鞭草
- 刺菱
- 湖北楤木
- 天葵子
- 刺莓果根
- 母草
- 山桂皮
- 干地黄
- 山皮条
- 散血飞
- 猴高铁
- 刺南蛇藤
- 山石榴
- 牦牛胆结石
- 海蟹壳
- 四棱杆
- 山小橘
- 枸橘
- 双叶金枪
- 礁膜
- 刺沙蓬
- 山芭蕉子
- 四孢蘑菇
- 山柰
- 山牡丹
- 四叶细辛
- 山香果
- 山黄菊
- 荚果蕨贯众
- 山牛蒡
- 匙叶黄杨
- 海蛤壳
- 海鳝
- 娑罗子
- 少花腰骨藤
- 山核桃皮
- 商陆叶
- 大叶井口边草
- 水龙胆草
- 山白蜡条
- 灰菜
- 虎肚
- 山苦荬
- 海龟
- 滑叶跌打
- 石香葇
- 藿香
- 红梗草
- 山乌珠
- 胡萝卜
- 侧柏叶
- 红紫珠
- 胡萝卜子
- 绢毛木姜子
- 碎米蕨
- 圆叶白杨树
- 红刺藤
- 荠宁
- 水牛角浓缩粉
- 山橿根
- 火炭母草
- 刺蜜
- 广金钱草
- 罗平蓟
- 石栗
- 四川红淡叶
- 黄斑龙胆
- 三叉凤尾蕨
- 小红柳根
- 山黄麻根
- 串铃草
- 算盘子叶
- 红花刺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