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石榴子
《中华本草》:番石榴子
拼音注音
Fān Shí Liu Zǐ
英文名
Bark of Guava,Bark of Common Guava
出处
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根皮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sidium guajava L.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熟时,收集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5-10m。树皮浅黄褐色,嫩枝四方形,具白色短毛,老则脱落;芽密被白色短毛。单叶互生,稀有轮生,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,长5-12cm,宽3-5cm,揉之有香气,革质,先端圆或短尖,基部钝至圆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叶脉微凹或平坦,嫩时疏生短毛,下面浅绿色,疏生小腺体,密被短柔毛,主脉隆起,侧脉7-11对,亦隆起,斜出将近叶缘而弯曲;叫柄长4mm。花两性,腋生1-4朵;萼5片,绿色,卵圆形;花瓣白色,卵形,长2-2.5cm;雄蕊多数,与花瓣等长,花丝白色,花药浅黄色,纵裂;雌蕊1,花柱长于花丝,柱头圆形,子房下位,3室,胚珠多数。浆果球形、卵圆形或洋梨状,长2.5-8cm,径3-5cm,果肉通常黄色,也有白色或胭脂红色。种子卵圆形,淡白色。花期5-8月。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荒地或低丘陵上。我国华南各地栽培,常见的逸为野生者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原产南美洲。
化学成分
1.[br]2.树皮含鞣质18.56%和有机酸。[br]3.茎皮含无色矢车菊素(Leuco-cyanidin)、诃子鞣质酸(Luteic acid)、并没食子酸、长生甙(Amritoside)。
性味
味微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止痛;止泻。主腹痛;泻痢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5g。
临床应用
《岭南采药录》:树皮煅灰,以臭草自然汁调涂,治湿毒疥疮。根皮,以白醋煎而含之,止牙痛;小儿患疮疖,和鸡毛煎水洗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荬菜
- 毒箭羊角拗
- 地红子
- 翅卫矛
- 粗毛鳞盖蕨
- 穿山甲
- 黄断肠草
- 红叶甘橿
- 臭梧桐子
- 总状绿绒蒿
- 苹果皮
- 白马骨
- 佛杜树
- 花南星
- 棵麻
- 红蒿枝
- 泡花子
- 龙脷叶
- 福寿草
- 臭辣树
- 黄花参
- 苍山黄堇
- 苍条鱼鳖
- 大千生
- 臭冷杉
- 独叶一枝花
- 黄河裸裂尻鱼
- 大叶风沙藤
- 黄花鸢尾
- 臭威灵
- 华南实蕨
- 茶子
- 红药子
- 红门兰
- 百草霜
- 狗蹄
- 糙叶树皮
- 大金牛草
- 水线草
- 佛手柑根
- 翅子木
- 翠雀花
- 红寒药
- 红叶木姜子根
- 断节参
- 复叶葡萄叶
- 粗叶卷柏
- 白鲜皮
- 臭黄荆根
- 狗头骨
- 白龙头
- 臭李子
- 丁萝卜
- 红茴香根
- 鸡骨常山
- 粗皮松萝
- 粗叶耳草
- 长管香茶菜
- 地梅子
- 红轮千里光
- 穿心草
- 冬里麻
- 煅石膏
- 红鸡踢香
- 臭山羊
- 冬瓜藤
- 大叶香薷
- 红毛鸡
- 茨黄连
- 黄鹌菜
- 地蜂子
- 臭牡丹根
- 柯榔木
- 早谷藨
- 地骨皮
- 糙叶千里光
- 大叶樟
- 红绵藤
- 柑叶
- 穿地龙
- 雕骨
- 臭梧桐花
- 粉菝葜
- 枸杞叶
- 船形乌头
- 化金丹
- 臭草
- 风箱树叶
- 都拉
- 臭樟
- 地丁
- 黄零陵香
- 倒水莲
- 杜松
- 洪连
- 黄鲴鱼
- 翅柄铁线蕨
- 红升麻根
- 紫薇
- 穿根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