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枣花
《中华本草》:沙枣花
拼音注音
Shā Zǎo Huā
英文名
Flower of Russianolive
出处
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.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Elaeagnus angustifolia L.2.Elaeagnum angustifolia L.var.orientalis (L.) Kuntze [E.orientalis L.]3.Elaeagnum oxycarpa Schlecht.采收和储藏:5-6月采花,晾干。
原形态
1.沙枣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5-10m。枝干受伤后流出透明褐色胶汁。常具亮棕红色硬利,幼枝密被银白色鳞片,老枝鳞片脱落,栗褐色,光滑;皮孔明显,点状横裂。单叶互生,薄纸质;叶柄长0.5-1cm;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2.5-8.5cm,宽0.5-2cm,先端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幼时被具银白色鳞片,后部分脱落,下面银白色,有光泽,密被白色鳞片;侧脉不明显。花1-3朵生于叶腋,两性,稀单性;花被筒呈钟状或漏斗状,先端4裂,外面银白色,里面黄色,有香味;花盘先端无毛;雄蕊几无花丝;花柱长于雄蕊,先端环状弯曲。果实椭圆形,长约1.5,粉红色,被银白色鳞片。花期5-6月,果期9月。2.东方沙枣 与上种的区别在于:本变种花枝下部的叶片阔椭圆形,宽1.8-3.2cm,上部的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,两端钝;花盘无毛或有时微被小柔毛;果实大,阔椭圆形,长1.5-2.5cm,栗红色或黄色。3.洒果沙枣 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:叶片窄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;枝具明显的棘针;花盘先端有毛,萼筒漏斗形或钟形;果实较小,长5-10mm,乳黄色或橙黄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沙漠地区,耐旱、耐寒,并在沙地、盐渍化土地和村边、田边广泛栽培。2.生境同沙枣。3.生于海拔400-660m的戈壁沙滩或沙丘的低洼潮湿地区和田边、路边,野生或栽培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华北、西北及辽宁等地。2.分布于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等地。3.分布于内蒙古西部、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油0.1%,其中主要成分为反式桂皮酸乙酯(ethyl cinnamate),还有:1,2-苯二甲酸二丁酯(dibutyl 1,2-phthalate),苯乙醇(phenyl ethyl alcohol),6,10,14三甲基-2-十五烷酮(6,10,14-trimethyl-2-pentadecanone),栓皮酸异丁酯(isobutyl cinnamate),3-羟基-2-丁酮(3-hydroxy-2-butanone-2-butanone),双环[4,2,0]-1,2,5-辛三烯(bicyclo[4,2,0]-octa-1,2,5-triene),苯甲酸苯乙酯(phenylethyl benzoate)等共47个成分。又含黄酮甙,其甙元为山柰酚(kaempferol)。还含花白甙(leacoantho-cyanin),氨基酸(amino acids),脂肪油(fatty oils)。
性味
味甘;涩;性温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止咳;平喘。主久咳;气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或入丸、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沙枣花
拼音注音
Shā Zǎo Huā
出处
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花,6~7月采。
化学成分
含山柰酚,花白素,脂肪油0.3%,少量挥发油。
性味
味甘涩,性温。
功能主治
止咳,平喘。
复方
治慢性支气管炎:沙枣花(蜜炙)干品二钱(鲜品三至五钱),水煎服,每日二次;或沙枣花一两(蜜炙),白芥子、杏仁(去皮、蜜炙)、前胡各三钱,甘草一钱,共研细末,每次服三钱,每日二至三次。(性味以下出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万年草
- 东北埃蕾
- 土附子
- 老鸦糊
- 菟丝
- 厚叶旋蒴苣苔
- 华南实蕨
- 菜子七
- 云实根
- 土千年健叶
- 黄脚鸡
- 狭叶竹节参
- 环纹苦乳菇
- 山稗子
- 九子连环草
- 水蜈蚣
- 毛竹
- 荷莲豆草
- 山黄杨子
- 稗米
- 熊胆
- 红厚壳
- 丁香蓼根
- 榆蘑
- 番薯藤
- 烟油
- 丢了棒
- 小倒钩藤
- 红升麻根
- 生等[藏药名]
- 水苦荬
- 红毛草
- 太白菊
- 西南水芹
- 对生耳蕨
- 大叶南苏
- 山水芹菜
- 木芙蓉根
- 桑叶
- 大风子
- 小距紫堇
- 蜡梅花
- 复生草
- 打虫果
- 水獭肝
- 扶桑金星蕨
- 锡
- 猕猴梨叶
- 杂交景天
- 番石榴叶
- 向日葵花
- 蝲蛄石
- 朴树叶
- 茄花
- 水葫芦根
- 大叶香薷
- 驳骨丹
- 豚卵
- 花叶假杜鹃
- 肥猪草
- 芦笋
- 小白蒿
- 东风菜
- 蓝树
- 月见草
- 红郎伞
- 四照花
- 通光散
- 小果倒地铃
- 华山参
- 水茴香
- 红叶甘橿
- 红白二丸
- 河套大黄
- 桂花露
- 茴香虫
- 莱菔缨
- 山矾花
- 披针叶毛茛
- 陆英
- 红土子皮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刺郎果
- 骆驼毛
- 石楠根
- 芦荟
- 沙棘
- 榧子
- 犀牛皮
- 小花八角枫
- 荠薴
- 省沽油
- 木鳖根
- 龙骨
- 壶卢子
- 大报春花
- 驴阴茎
- 白苏子
- 黄总花草
- 刀灰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