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果楠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果楠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Nán
别名
凉药、小楠木、粉天台、老鹰茶
英文名
Root of Redfruit Actionodaphne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红果黄肉楠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tinodaphne cupularis (Hemsl.) Gamble[Litsea cupularis Hems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除去呢土杂质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红果黄肉楠,灌木,高2-3m。小枝细,灰褐色。叶轮生,革质,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,长6-10cm,宽1.5-2.7cm,两端渐尖,上面绿色稍有光泽,下面稍苍白色,有微柔毛,后渐脱落,具羽状脉,中脉上面常凹下,中、侧脉下面隆起;叶柄长5-8mm。花于枝上簇生;苞片于开花时脱落;雄花花梗密生褐色长柔毛;花被片6,卵形,几相等,长3mm,花被管短于花被片;能育雄蕊9,成3轮,花药椭圆形,4室,均内向瓣裂,花丝长约4mm,退化雄蕊细小。果实卵形,红色,生于杯状花被上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陕西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性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消肿;降逆止呕。主水火烫伤;脚癣;痔疮;恶心呕吐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汤搽、洗患处。内服:煎汤,6-9g;或磨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果楠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Nán
别名
凉药、小楠木、红果黄肉楠
来源
樟科红果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 (Hemsl.) Gamble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。
性味
辛,凉。
功能主治
解毒,消炎。主治烫火伤,脚癣,痔疮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,煎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红果楠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Nán
别名
凉药、小楠木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红果黄肉楠的根、叶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灌木,高2~3米。小枝细,灰褐色。叶轮生,革质,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,长6~10厘米,宽1.5~2.7厘米,两端渐尖,上面绿色稍有光泽,下面稍苍白色,有微柔毛,后渐脱落,具羽状咏,中脉上面常凹下,中、侧脉下面隆起;叶柄长5~8毫米。花于枝上簇生;苞片于开花时脱落;雄花花梗密生褐色长柔毛;花被片6,卵形,几相等,长3毫米,花被管短于花被片;能育雄蕊9,成3轮,花药椭圆形,4室,均内向瓣裂,花丝长约4毫米,退化雄蕊细小。果实卵形,红色,生于杯状花被上。
生境分布
生于丛林中。分布广西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陕西,河南等地。
性味
辛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
复方
①治烫伤:凉药根适量,泡水搽。
②治脚癣:凉药根和叶适量,煨水洗患处。
③治痔疮:凉药根一两,煨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六道木
- 苏铁
- 篱栏子
- 风化硝
- 珠果黄紫堇
- 黑蚂蚁
- 肖鸢尾根
- 蓍实
- 嫁(虫戚)
- 闹狗药
- 紫菀
- 大果巴戟
- 小被单草
- 狭叶香茶菜
- 百灵草
- 船盔乌头
- 黄花地桃花
- 鼋肉
- 款冬花
- 莺
- 螺厣草
- 棉子油
- 卵叶水芹
- 郎伞木
- 铁脚草
- 黄蜀葵子
- 青天葵
- 山风
- 洋芋
- 黄秦艽
- 蝈蝈
- 对节树根
- 华山矾根
- 垂果大蒜芥
- 刺黄连
- 复羽叶栾树
- 含羞草
- 草乌叶
- 厚叶素馨
- 沙漠嘎
- 屈头鸡根
- 山柏
- 香水月季
- 药鼠李实
- 五龙皮
- 枇杷花
- 大扁竹兰
- 桃金娘花
- 大花卫矛果
- 水杨梅
- 合欢皮
- 土桂皮
- 猕猴骨
- 百味叶
- 师实
- 古山龙
- 榧根皮
- 野木鱼
- 龙舌箭
- 盾叶唐松草
- 两面针
- 破骨风
- 石吊兰
- 凤尾蕉叶
- 昆布
- 南瓜花
- 黑种草子
- 灯盏细辛
- 桂花子
- 土马骔
- 白牛膝
- 鸡爪花
- 菠萝皮
- 黄花紫丹参
- 五蕊寄生
- 蒲草根
- 海龙
- 异叶青兰
- 蜈蚣草
- 里白
- 毒箭羊角拗
- 角翅卫矛
- 灯笼婆婆纳
- 黄杨根
- 落花生枝叶
- 灯蛾
- 刺竹叶
- 水松球果
- 粉萆
- 割舌罗
- 密穗砖子苗
- 长刺卫矛
- 斑鸠占
- 罗锅底
- 扁蒲扇
- 黄背草果
- 威灵仙
- 麻风树
- 醉马草
- 山黄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