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果楠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果楠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Nán
别名
凉药、小楠木、粉天台、老鹰茶
英文名
Root of Redfruit Actionodaphne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红果黄肉楠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tinodaphne cupularis (Hemsl.) Gamble[Litsea cupularis Hems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除去呢土杂质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红果黄肉楠,灌木,高2-3m。小枝细,灰褐色。叶轮生,革质,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,长6-10cm,宽1.5-2.7cm,两端渐尖,上面绿色稍有光泽,下面稍苍白色,有微柔毛,后渐脱落,具羽状脉,中脉上面常凹下,中、侧脉下面隆起;叶柄长5-8mm。花于枝上簇生;苞片于开花时脱落;雄花花梗密生褐色长柔毛;花被片6,卵形,几相等,长3mm,花被管短于花被片;能育雄蕊9,成3轮,花药椭圆形,4室,均内向瓣裂,花丝长约4mm,退化雄蕊细小。果实卵形,红色,生于杯状花被上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陕西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性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消肿;降逆止呕。主水火烫伤;脚癣;痔疮;恶心呕吐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汤搽、洗患处。内服:煎汤,6-9g;或磨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果楠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Nán
别名
凉药、小楠木、红果黄肉楠
来源
樟科红果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 (Hemsl.) Gamble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。
性味
辛,凉。
功能主治
解毒,消炎。主治烫火伤,脚癣,痔疮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,煎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红果楠
拼音注音
Hónɡ Guǒ Nán
别名
凉药、小楠木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红果黄肉楠的根、叶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灌木,高2~3米。小枝细,灰褐色。叶轮生,革质,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,长6~10厘米,宽1.5~2.7厘米,两端渐尖,上面绿色稍有光泽,下面稍苍白色,有微柔毛,后渐脱落,具羽状咏,中脉上面常凹下,中、侧脉下面隆起;叶柄长5~8毫米。花于枝上簇生;苞片于开花时脱落;雄花花梗密生褐色长柔毛;花被片6,卵形,几相等,长3毫米,花被管短于花被片;能育雄蕊9,成3轮,花药椭圆形,4室,均内向瓣裂,花丝长约4毫米,退化雄蕊细小。果实卵形,红色,生于杯状花被上。
生境分布
生于丛林中。分布广西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陕西,河南等地。
性味
辛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
复方
①治烫伤:凉药根适量,泡水搽。
②治脚癣:凉药根和叶适量,煨水洗患处。
③治痔疮:凉药根一两,煨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茄冬
- 散血芹
- 桦树皮
- 桦菌芝
- 红杉皮
- 桑黄
- 水朝阳
- 海鹞鱼胆
- 灰锤
- 红沙
- 山药藤
- 湖北海棠根
- 灰叶根
- 桦木皮
- 栓皮栎
- 槲实仁
- 红果参
- 水芦荻根
- 獾肉
- 核桃楸皮
- 槲叶
- 海胆
- 红胡豆七
- 海鳗卵
- 淮通
- 水折耳
- 山郎木叶
- 杉木根
- 松花
- 红云草
- 桑寄生
- 红毛菍
- 红毛蛇
- 海月壳
- 水塔花叶
- 水朝阳花
- 水狗子
- 水翁皮
- 水苋菜
- 搜山虎
- 狐四足
- 水仙
- 红穿破石
- 水接骨丹
- 山薄荷
- 河口莲座蕨
- 狐肉
- 槐角
- 活血丹
- 水慈姑
- 水狼萁
- 海龟胶
- 红叶树
- 树救主
- 树腰子
- 海茜
- 海雹菜
- 杉叶藻
- 红叶木姜子根
- 槐叶苹
- 红树果
- 水仙根
- 山风
- 山马豆根
- 山麻黄
- 山麻根
- 山黄杨子
- 红五加
- 槐枝
- 红木耳
- 海带
- 海星
- 海红豆
- 狐头
- 红厚壳
- 河乌
- 水凤仙
- 山莲藕
- 水獭肝
- 海鳗头
- 手参
- 桑耳
- 海杧果
- 水杨梅根
- 水松皮
- 海蜇皮
- 海鹞鱼
- 水苦荬根
- 猴楠
- 红牛毛刺
- 海铁树
- 山荷叶
- 滑叶木通
- 散血子
- 瓠子
- 桦叶荚蒾
- 山驴骨
- 禾虫
- 树头菜
- 河豚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