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榴叶
《中华本草》:石榴叶
拼音注音
Shí Liu Yè
英文名
Pomegranate Leaf
出处
出自《本草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unica granatum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乔木,高通常3-5m,稀达10m。枝顶常成尖锐尖长刺,幼枝有棱角,无毛,老枝近圆柱形。叶对生或簇生;叶柄短;叶片长圆圆状披针形,纸质,长2-9cm,宽1-1.8cm,先端尖或微凹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光亮;侧脉稍细密。花1-5朵生枝顶;花梗长2-3mm;花径约3cm;萼筒钟状,长2-3cm,通常红色或淡黄色,6裂,裂片略外展,卵状三角形,外面近顶端有一黄绿以腺体,边缘有小乳突;花瓣6,红色、黄色或白色,与萼片互生,倒卵形,长1.5-3cm,宽1-2cm,先端圆钝;雄蕊多数,着生于萼管中部,花药球形,花丝细短;雌蕊1,子房下位,柱头头状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5-12cm,通常淡黄褐色、淡黄绿色或带红色,果皮肥厚,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。种子多数,钝角形,红色至乳白色。花期5-6月。果期7-8月。
化学成分
叶含熊果酸(ursoic acid),白桦脂酸(betulic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甘露醇(D-mannitol)[1]。叶能从胆甾醇合成娠烯醇酮(pregnenolone)[2]。栽培吕种的叶中不同和度地含无机元素氮、钾、钙、镁[3]。
功能主治
收敛止泻;角毒杀虫。主泄泻;痘风疮;癞疮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外用: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治跌打损伤,敷患处。2.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煎洗痘风疮及风癞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榴叶
拼音注音
Shí Liu Yè
来源
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.,以叶入药。夏秋采,晒干。
性味
酸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收敛止泻,杀虫。用于急性肠炎。
用法用量
1~2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石榴叶
拼音注音
Shí Liu Yè
出处
《本草抬遗》
来源
石榴种植物石榴的叶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石榴皮"条。
化学成分
含β-谷甾醇、甘露醇。叶能从胆甾醇合成娠烯醇酮。
功能主治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跌打损伤,敷患处。"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煎洗痘风疮及风癞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蚕
- 石指甲
- 石莼
- 石枫药
- 虎头兰
- 石膏
- 石羊菜
- 石楠叶
- 石笔海胆
- 石脑油
- 石南实
- 石梓
- 鼻烟
- 石韦
- 石上蕉
- 石榴根
- 石壁莲
- 麻柳树根
- 黄零陵香
- 到老嫩
- 枣叶
- 风车藤
- 紫苏苞
- 葡萄根
- 鳑魮鱼
- 秫米
- 蛇根草
- 石龙芮子
- 黑萼棘豆
- 苏木
- 菘菜子
- 碎米柴
- 肉桂
- 莎草
- 蒴莲
- 石鲫
- 苏头
- 神黄豆
- 苏铁
- 石龙芮
- 鼠尾草
- 碎骨子
- 绳藻
- 鼠胆
- 苏黄耆
- 石首鱼鲞
- 碎骨仔树
- 砂仁壳
- 碎密花
- 碎米蕨
- 蓍实
- 鲨鱼心
- 穇子
- 酸枣根
- 胜红蓟
- 硕苞蔷薇
- 马银花
- 食茱萸
- 苏铁叶
- 舒戛千里光
- 鼠李根
- 砂漏芦根
- 算盘子
- 鼠妇
- 砂生槐
- 粟奴
- 蛇鲻
- 肾炎草
- 蒴藋赤子
- 砂茴香
- 粟米泔汁
- 石龙刍根
- 木香子
- 蛇退步
- 苏铁蕨
- 鲨鱼骨
- 肾萼金腰
- 繸瓣珍珠菜
- 苏铁根
- 石鮅鱼
- 短柄南蛇藤果
- 菘子
- 酸梅簕
- 薯莨
- 海蕴
- 罗汉果根
- 鳝鱼血
- 肾子藤
- 苏铁果
- 蛇床子
- 高原鸢尾子
- 石鳖
- 鸭头
- 苏木蓝
- 肾蕨
- 蛇不见
- 盘羊肺
- 莎草蕨
- 薯良
- 莎木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