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毛蛇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毛蛇
别名
平卧阴石蕨
来源
蕨类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阴石蕨Humata ropens (L. f.) Diels,以根状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除去叶和须根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甘、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,清热利湿。用于风湿痹痛,腰肌劳损,白带,吐血,便血,尿路感染,肺脓疡;外用治跌打损伤,痈疮肿毒。
用法用量
1~2两,水煎服。外用鲜品适量,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红毛蛇
拼音注音
Hónɡ Máo Shé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骨碎补科植物阴石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umata repens(L.f.)Diels[Adiantum repens L.f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去附叶和须根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5-20cm。根茎长而横生,被密伏红棕色、披针形鳞片,盾状着生。叶远生;叶柄长5-10cm,红棕色,疏被鳞片,老则几光滑;叶片革质,卵状三角形,长5-10cm,基部宽3.5-5cm,向先端渐尖,两面光滑,半二回羽状分裂;羽片6-10对,基部1对最大,近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,圆钝头,基部不等宽,短楔形而下延,常向上弯弓,上方常为钝齿牙状;下方深裂,一回小羽片3-5片,基部下侧1片最长,约1-1.5cm,长圆形,圆钝头,略斜向下,全缘或有浅裂;从第2对羽片向上渐短,长圆披针形,先端有锯齿,边缘浅裂;叶脉背面明显,羽状分叉。孢子囊群沿叶缘着生,羽片先端有3-5对;囊群盖半圆形,棕色,略有光泽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900m的山谷溪边树上或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平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;清热利湿;续筋接骨。主风湿痹痛;腰肌劳损;跌打损伤;牙痛;吐血;便血;尿路感染;白带;痈疮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30-60g,水煎服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沙糖木
- 蜂毒
- 飞来鹤
- 牛扁
- 牛巴嘴
- 落葵子
- 粘毛鼠尾草果
- 台湾厚壳树
- 水苏根
- 砂漏芦根
- 风寒草
- 药芹菜根
- 白八角莲
- 牡丹三七
- 毛足铁线蕨
- 地精草
- 乌药子
- 土蜂子
- 糯芋
- 牛肝
- 水苏
- 翻白叶
- 肥肉草
- 覆盆子叶
- 益智仁
- 华凤仙
- 风箱树花
- 小紫含笑
- 牛白藤
- 白绿叶果实
- 牛筋刺寄生
- 豆腐
- 蜂糖罐
- 牛腰子果
- 饭团根
- 牛蒡根
- 粪箕笃
- 条参
- 广西九里香根
- 丝瓜蒂
- 粉菝葜
- 牛肋筋
- 逆阿落
- 返顾马先蒿
- 蜈蚣草根
- 饭包草
- 刺蜜
- 粪鬼伞
- 牛尾泡
- 闹狗药
- 风箱树根
- 鳖血
- 鳞瓦韦
- 鲂鱼
- 水韩信草
- 防风草
- 鲱鱼籽
- 牛抄藤
- 粉叶地锦
- 竹荪
- 辐射石豆兰
- 风箱树
- 翡翠
- 蝮蛇胆
- 桃子
- 粉绿益母草
- 肥皂荚
- 蝮蛇皮
- 牛耳草
- 糯米条
- 牛奶菜
- 腊梅
- 飞蛾藤
- 桉油
- 榆树
- 蜂蜜树
- 九牛力
- 牛髓
- 凉粉草
- 四大天王
- 红土子
- 蝮蛇脂
- 阴阳枫
- 地锦槭
- 牛尾参
- 酸浆根
- 牛舌头
- 飞龙掌血叶
- 黄花远志
- 蒲圻贝母
- 牛舌癀
- 红瑞木
- 肺形草
- 盾叶唐松草
- 脓见愁根
- 飞廉
- 牛肝菌
- 绿花独活
- 糯米藤
- 轮叶铃子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