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星
《中华本草》:海星
拼音注音
Hǎi Xīnɡ
别名
五角星
英文名
Starfish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槭海星科动物镶边海星及他种海星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aspidaster hesperus (Muller et Troschel)采收和储藏:捕捉后,去掉肉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镶边海星,体五角星状,腕5狭长,逐渐变细,长达5cm以上。反口面密生小柱体,每个小柱体的顶上有半球形的颗粒1-20个,周缘有7-20个放射状排列的小棘,棘间有膜相连。上缘板一般为30个上下,略呈长方形,大而厚,排列整齐,如镶边状。下缘板与上缘板下下相对,数目相等。上、下缘板表面生有玻璃状细颗粒,各板边缘具小棘,亦有膜相连。侧步带板小,菱形,沟缘有一行5-6个较大的棘;其他三边均有较小的棘,内有一个较大呈拇指状。口面间辐部各有一些大小不等、排列不规则的腹侧板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时缘板边为紫褐色,反口面小柱体为黄褐色,口面为淡黄白色。多栖息于水深17-176m的泥质或泥沙海底。数量很多。我国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及南沙群岛等沿海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及南沙群岛等沿海。
形状
性状鉴别,镶边海星呈五角星状,5个腕狭长,逐渐变细,末端钝圆,腕的上缘板大而厚,略呈长方形,排列整齐,下缘板表面有许多小颗粒,各缘板边缘具小棘。
化学成分
含海星皂素 A和B。
药理作用
海星皂素能使精子失去活力,并能诱发排卵和排精作用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心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解毒散结;和胃止痛。主甲状腺肿大;瘰疬;胃痛泛酸;腹泻中耳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0-30g;研末,每次3g 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和胃止痛、制酸、止泻、镇静等功能。主治胃酸过多、胃溃疡、腹泻、癫痫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茨菇草
- 鄂豆根
- 麻鱼肉
- 牛嗓管
- 水龙骨
- 虾蟆
- 胡麻草
- 麦角
- 锁阳
- 白升麻
- 路旁菊
- 小柳拐
- 马蹄根
- 小绿芨
- 佛肚花
- 牛西西
- 乌桕子
- 两面青
- 赤车使者根
- 枪花药
- 光慈姑
- 木豆叶
- 乌榄叶
- 南苜蓿
- 钮子七
- 赤芍
- 瓶耳小草
- 卵叶贝母
- 无漏子
- 黄独零余子
- 大过路黄
- 老牛揣
- 碎兰花根
- 海通
- 多足蕨
- 灰锤
- 石蒜
- 鲳鱼
- 狍茸
- 紫泡
- 黑及草
- 芝麻壳
- 地核桃
- 灯台树果
- 睡菜
- 泡桐
- 瘤孢地菇
- 桃儿七果
- 火焰草
- 对虾
- 蕹菜
- 钓樟枝叶
- 荷苞花
- 山药
- 龙脷叶
- 紫玉盘
- 猪苓
- 龙珠
- 麦冬
- 柞木皮
- 黄刺皮
- 野油麻
- 宽叶返魂草
- 苎麻皮
- 龙葵
- 滑背草鞋根
- 地涩涩
- 花红叶
- 吴茱萸叶
- 红鸡踢香根
- 半边藕
- 小木通
- 生姜汁
- 芦子兰
- 卵叶水芹
- 白叶火草
- 榆皮涎
- 直立百部
- 黑皮青木香
- 曼陀罗子
- 藏青杠
- 荭草
- 赤火绳
- 空桶参
- 金狮藤
- 铁扫帚
- 槲寄生
- 西藏水黄连
- 簕竹
- 破骨风
- 三叶豆
- 猫油
- 红簕钩
- 肉桂油
- 肥皂荚
- 糯芋
- 药用狗牙花
- 小叶买麻藤
- 逆阿落
- 紫背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