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星
《中华本草》:海星
拼音注音
Hǎi Xīnɡ
别名
五角星
英文名
Starfish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槭海星科动物镶边海星及他种海星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aspidaster hesperus (Muller et Troschel)采收和储藏:捕捉后,去掉肉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镶边海星,体五角星状,腕5狭长,逐渐变细,长达5cm以上。反口面密生小柱体,每个小柱体的顶上有半球形的颗粒1-20个,周缘有7-20个放射状排列的小棘,棘间有膜相连。上缘板一般为30个上下,略呈长方形,大而厚,排列整齐,如镶边状。下缘板与上缘板下下相对,数目相等。上、下缘板表面生有玻璃状细颗粒,各板边缘具小棘,亦有膜相连。侧步带板小,菱形,沟缘有一行5-6个较大的棘;其他三边均有较小的棘,内有一个较大呈拇指状。口面间辐部各有一些大小不等、排列不规则的腹侧板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时缘板边为紫褐色,反口面小柱体为黄褐色,口面为淡黄白色。多栖息于水深17-176m的泥质或泥沙海底。数量很多。我国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及南沙群岛等沿海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及南沙群岛等沿海。
形状
性状鉴别,镶边海星呈五角星状,5个腕狭长,逐渐变细,末端钝圆,腕的上缘板大而厚,略呈长方形,排列整齐,下缘板表面有许多小颗粒,各缘板边缘具小棘。
化学成分
含海星皂素 A和B。
药理作用
海星皂素能使精子失去活力,并能诱发排卵和排精作用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心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解毒散结;和胃止痛。主甲状腺肿大;瘰疬;胃痛泛酸;腹泻中耳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0-30g;研末,每次3g 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和胃止痛、制酸、止泻、镇静等功能。主治胃酸过多、胃溃疡、腹泻、癫痫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酢浆草
- 篦梳剑
- 小寸金黄
- 鬼灯笼根
- 茱卷皮
- 伴蛇莲
- 八宝茶
- 錾菜
- 自消容
- 凹头苋
- 八角乌
- 毛黄连
- 艾虎
- 阿里红
- 鲨鱼胆
- 八仙草
- 八哥
- 阿魏侧耳
- 八节毛
- 火殃簕
- 自然铜
- 长毛柃叶
- 安徽小檗
- 鹌鹑
- 自来血
- 雉
- 鹿筋
- 自扣草
- 蒸饼
- 蚱蜢
- 雉尾
- 八角枫
- 白苏子油
- 不灰木
- 追骨风
- 仰天钟根
- 紫铜矿
- 暗鳞鳞毛蕨
- 紫金砂
- 矮脚罗伞
- 长毛风毛菊
- 鹧鸪脚
- 紫金牛根
- 甜地丁
- 落地荷花
- 阿尔泰紫菀
- 阿利藤
- 矮脚枫叶
- 铁苋
- 鸊鷉
- 矮子常山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矮脚龙胆
- 双色龙胆
- 紫金血藤
- 血水草根
- 秀丽野海棠
- 隔山撬
- 西桦
- 西瓜根叶
- 小金梅草
- 小石蝴蝶
- 锡生藤
- 线叶金鸡菊
- 孝扇草根
- 小石藓
- 蚬壳
- 心叶野海棠
- 小石仙桃
- 向日葵花盘
- 纤枝山柑
- 小猪鬃七
- 虾
- 西红柿
- 半枫荷
- 铁精
- 西施舌
- 扶桑花
- 小石松
- 单叶铁线莲
- 小白花苏
- 荨麻根
- 木槿子
- 小酒饼花
- 玄明粉
- 线叶蓟
- 小蜡树
- 黑芝麻
- 狭穗鹭兰
- 西藏花椒种子
- 锈钉子
- 细叶小羽藓
- 虎尾兰
- 旋花根
- 西瓜霜
- 仙半夏
- 小白蜡条
- 细叶十大功劳
- 细叶谷木
- 西南文殊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