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线草
《*辞典》:水线草
拼音注音
Shuǐ Xiàn Cǎo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水线草,又名:伞房花耳草。
一年生、披散、纤弱草本,高15~50厘米,秃净或被粉状微毛。茎多分枝,无毛或疏被细柔毛。叶对生,无柄或具短柄;叶片线状披针形,或线形,长1.5~3厘米,宽1.5~3.5毫米,边缘粗糙,常向背面卷曲;托叶小,膜质,合生成鞘状,长1~1.5毫米,截头,顶端具短刺毛。花序腋生,多为2~5朵排列成伞房花序,稀有单生;花序柄线状,长0.6~2厘米;花萼广卵圆形,长约2.5毫米,先端4齿裂,外被细柔毛;花冠漏斗状,白色或淡红色,长2.5毫米,裂片4;雄蕊4;子房2室,花柱线状,略伸出,柱头2裂。蒴果圆球形,径约2.5毫米,顶端平截,室背开裂,萼宿存。种子细小,多数。花期7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本品在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作白花蛇舌草使用,参见"白花蛇舌草"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路旁、溪边、旷地、园圃。分布我国东南、西南各地。
化学成分
含三萜成分(熊果酸、齐墩果酸)、甾醇(β-谷甾醇、Y-谷甾醇、豆甾醇)、内酯、酚性成分、黄酮类,脂肪酸(硬脂酸、棕榈酸、油酸、亚麻酸)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疟疾,肠痈,肿毒,烫伤。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洗无名肿毒。"
②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"治高热,疟疾,癌肿,阑尾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疟疾:水线草、常山、马鞭草各二钱。混合煎服。(《中国药植志》)
②治烫伤:水线草煎洗。(《中国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榔榆茎叶
- 粉菝葜
- 盾叶薯蓣
- 芦笋
- 牛目椒
- 麻雀肉
- 野葡萄根
- 紫云菜
- 米百合
- 透骨香
- 甜远志
- 法半夏
- 苦夭
- 无患树蔃
- 鸡爪七
- 蝮蛇脂
- 朱顶红
- 油桐子
- 蝙蝠藤
- 石榕
- 鹅绒藤
- 钓竿柴
- 桑椹子
- 榕树
- 蝌蚪
- 磨盘草子
- 藨寄生
- 紫椿
- 雁肉
- 小九节铃
- 大田基黄
- 金钟花
- 鸡爪风
- 高山唐松草
- 刺糖
- 牛肠
- 白犁头草
- 扁豆根
- 假香附
- 大马哈鱼籽
- 麻鱼肉
- 大肺经草
- 鼻涕果
- 单花山竹子
- 空柄假牛肝
- 灯心草根
- 冷蕨
- 海尼豆瓣绿
- 花蕊石
- 金纽子
- 茅香
- 梅花冰片
- 泥胡菜
- 南赤瓟
- 麦冬
- 青鱼胆草
- 羌活鱼
- 柠檬
- 山刺梨
- 三钻七
- 小人参
- 羊心
- 樟树皮
- 凹瓦韦
- 斩妖剑
- 山菅兰
- 田螺厣
- 鹰爪莲
- 白饭树根
- 长叶山芝麻
- 紫花鱼灯草
- 龙眼花
- 琼越线蕨
- 黄金线
- 南天竹子
- 红接骨草
- 矮杨梅果
- 萝卜防己
- 苘麻子
- 毛花槭
- 葛藟汁
- 日中花
- 天麻子
- 长白假水晶兰
- 驴肾
- 金猫头
- 五爪金龙花
- 水金凤茎叶
- 疳积药
- 红丝线
- 密陀僧
- 臭山牛蒡
- 铜锤草根
- 海盘车
- 食盐
- 金牛七
- 水葫芦七
- 土槿皮
- 荠菜花
- 狼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