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荠薴
《中华本草》:杭州荠薴
拼音注音
Hánɡ Zhōu Qí Nínɡ
英文名
Hangchow Mosl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杭州荠薴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sla hangchowensis Matsuch.[Orthodon hangchowensis(Matsuda)C.Y.Wu]采收和储藏:6-8月采收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杭州荠薴,一年生草本,高50-60cm。茎直立,四棱形,被短柔毛及腺点。叶对生,叶柄长0.5-1.4cm,被短柔毛和腺点;叶片披针形,长1.5-4.2cm,宽0.5-1.3cm,先端急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具疏锯齿,两面均被短柔毛和腺点。轮伞花序2花,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机生的假总状花序,长1-4cm,密花有时排列不甚紧密;苞片大,覆瓦状排列,宽卵形或近圆形,长5-6mm,宽4-5mm,先端急尖或尾尖,下面具腺点,边缘具睫毛;花萼钟形,长约5mm,先端急尖或尾尖,下面齿腺点,边缘具睫毛;花萼钟形,长约3.5mm,外被疏柔毛,萼齿5,后齿略长;花冠紫色,为花萼长之3倍,长约1cm,外面被短柔毛,上唇微缺,下唇3裂,中裂片大,圆形,内面被短柔毛,侧裂片较小,卵形;雄蕊4,后对能育,微伸出,花丝无毛,花药2室,药 隔明显,前对不育;子房4裂,花柱基生,柱头2裂。小坚果球形,淡褐色,具深窝点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杭州。
形状
性状鉴别,茎呈细方柱形,多分枝,长20-42cm,表面灰绿色或紫色,被向下柔毛,质脆。叶对生,卷曲皱缩,展平后呈披针形,长1.5-4.2cm,宽0.5-1.3cm,两面有短柔毛及腺点。花多皱缩成团,花冠淡紫色。小坚果类球形,表面褐色,有网状皱纹。气香,味辛、凉。
化学成分
从全草挥发油中分得28个成分,已鉴定出11个成分:α-侧柏烯(α-thujene),β-月桂烯(β-myrcene),柠檬烯(limonene),对-聚伞花素(p-cymene),α-侧柏醇(α-thujylalcohol),芳樟醇(linalool),4-松油醇(terpinenol-4),香荆芥酚(carvacrol),百里香酚(thymol),丁香酚(eugenol)和α-香柑油烯(α-bergamotene)。
性味
味辛;性平
功能主治
发表;祛暑;和中;解毒。主感冒;咽肿;中暑;呕吐;消化不良;阴痒;皮肤瘙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或蒸馏液洗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发汗解表、和中利湿的功能。用于暑湿感冒、恶寒发热无汗、腹痛、吐泻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葛叶
- 鳆鱼
- 枣核
- 十字苔草
- 鹿耳翎
- 林檎根
- 谷皮藤
- 地黄实
- 茱苓草
- 绵参
- 淡豆豉
- 蓼螺
- 岗松根
- 竹节树
- 石柑子
- 土桂皮
- 旋覆花根
- 香血藤
- 宽叶紫萁
- 鄂西粗筒苣苔
- 刺人参
- 鸡爪参
- 南岭黄檀
- 杜鹃花果实
- 芭茅
- 紫金莲
- 蛴螬
- 毒鱼藤
- 酸模
- 苦荞头
- 地梅子
- 寻骨风
- 焦槟榔
- 火麻仁
- 海鳗卵
- 细柱五加
- 香雪兰
- 草果药
- 铁藤
- 朝鲜梾木枝
- 一朵云叶
- 土玉桂
- 雪下红
- 野洋烟根
- 三十六荡
- 乌桕木根皮
- 紫草
- 山牵牛
- 飞龙掌血叶
- 斩妖剑
- 水蛭
- 雪茶
- 匙羹藤
- 水火麻
- 鼠皮
- 虾须草
- 小紫金牛
- 浮萍
- 铁树叶
- 栀子叶
- 海州骨碎补
- 刺针草
- 风寒草
- 马尾伸筋
- 蒲葵子
- 岩檀香
- 红椋子
- 鹦鹉
- 葵花大蓟
- 蛾药
- 鸡冠虫
- 三钻七
- 地肤子
- 桃叶
- 红蒂蛇
- 大夜关门
- 买麻藤
- 鸡血李
- 蛇白蔹
- 蜀葵根
- 水茄冬
- 灯台树果
- 麻口皮子药
- 白蒿花
- 栗叶
- 辣姜子
- 榔榆茎叶
- 酸梅簕
- 杜楝
- 山羊耳
- 黄龙藤
- 石韦毛
- 滇南美登木
- 羊胲子
- 文鳐鱼
- 了哥利
- 滇南冠唇花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声色草
- 红果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