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蒟
《中华本草》:石蒟
拼音注音
Shí Jǔ
别名
石南藤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椒科植物毛山蒟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per martinii C.DC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毛山蒟 攀援藤本。枝有纵棱,常被微硬毛,叶互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纸质,卵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5-14cm,宽2-5cm,基部稍不等,下面有微硬毛,叶脉7条,最上1对离基1-1.5cm从中脉发出,其余5条基出。花单性异株,无花被,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;雄花序通常比叶长,可达叶片的2倍,总花梗长为叶柄的2.5-3倍,雄花苞片圆形,近无柄,直径1-1.2mm,雄蕊3枚,花药肾形,比花丝略短;雌花序长1.5-3cm,果期延长可达6cm,雌花苞片柄于果期不延长,仅被疏毛,子房离生,柱头3-4,线形。浆果幼时先端锥尖,成熟时近球形,直径约3mm,有疣状凸起。花期2-6月。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或疏林中溪涧边,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枝扁圆柱形,表面黑褐色,有纵棱,常具稀疏硬毛,节膨大,生有不走根;质轻脆,断面黄白色,木部有多数小孔,中心有灰褐色的髓。叶多皱缩,青绿色,展平后卵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4-12cm,宽1.5-4cm;叶背有稀疏毛茸,叶脉7条,最上1对离基从中脉发出;叶柄长1-2cm,有硬毛,具叶鞘。有时可见花序轴带毛的穗状花序,长度约为叶片的2倍。气香,味辛辣。以叶多、枝嫩、色青绿、气味浓者为佳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散寒止痛;止咳;消疳。主风湿痹证;腰膝冷痛;跌打肿痛;劳伤久咳;疳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鳝鱼头
- 朴消
- 马尿泡
- 兴安薄荷
- 楸树
- 虎牙
- 黑虎七
- 狗肾
- 苔水花
- 小黑药
- 小果栀子
- 冬瓜
- 水蓼
- 狗屎花
- 香根芹根
- 紫红鞭
- 白马阴茎
- 都拉鸢尾
- 薄叶卷柏
- 风藤
- 紫苏子
- 鲦鱼
- 假茶辣
- 鹿筋
- 鹿髓
- 苦艾
- 高山柏
- 岩白菜素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红芋
- 紫楠根
- 赭石
- 黑点草
- 绣线菊根
- 尖山橙
- 红花栝楼
- 山芹
- 破头风
- 九节风
- 蜀葵苗
- 蚌粉
- 番石榴树皮
- 三角叶冷水花
- 刺海松
- 水红木根
- 香毛草
- 蟾舌
- 水松皮
- 狼把草
- 列当
- 地皮风
- 玳玳花
- 粘毛鼠尾草
- 使君子根
- 鸡肫草
- 吊竹梅
- 八月炸
- 樟柳头
- 鸭胆
- 翻白柴
- 黑顶卷柏
- 小白薇
- 冬里麻根
- 天竺黄
- 蜜蜂子
- 石蒜
- 弯管花
- 对叶百部
- 穿耳菝葜
- 翅子木
- 菠菜子
- 枣核
- 三台红花
- 小檗
- 海柳
- 红花苗
- 粉团花
- 白牛尾七
- 蝈蝈
- 酒瓶花
- 红毛五加皮
- 苦荞麦
- 燕麦草
- 猫肝
- 束花石斛
- 细梗胡枝子
- 虎耳兰
- 灯心草
- 毛水苏
- 飞扬草
- 猬心肝
- 蛇胆
- 甜地丁
- 眼睛草
- 篦梳剑
- 天文草
- 山黄豆藤
- 鼠李
- 马醉木
- 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