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蒟
《中华本草》:石蒟
拼音注音
Shí Jǔ
别名
石南藤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椒科植物毛山蒟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per martinii C.DC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毛山蒟 攀援藤本。枝有纵棱,常被微硬毛,叶互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纸质,卵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5-14cm,宽2-5cm,基部稍不等,下面有微硬毛,叶脉7条,最上1对离基1-1.5cm从中脉发出,其余5条基出。花单性异株,无花被,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;雄花序通常比叶长,可达叶片的2倍,总花梗长为叶柄的2.5-3倍,雄花苞片圆形,近无柄,直径1-1.2mm,雄蕊3枚,花药肾形,比花丝略短;雌花序长1.5-3cm,果期延长可达6cm,雌花苞片柄于果期不延长,仅被疏毛,子房离生,柱头3-4,线形。浆果幼时先端锥尖,成熟时近球形,直径约3mm,有疣状凸起。花期2-6月。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或疏林中溪涧边,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枝扁圆柱形,表面黑褐色,有纵棱,常具稀疏硬毛,节膨大,生有不走根;质轻脆,断面黄白色,木部有多数小孔,中心有灰褐色的髓。叶多皱缩,青绿色,展平后卵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4-12cm,宽1.5-4cm;叶背有稀疏毛茸,叶脉7条,最上1对离基从中脉发出;叶柄长1-2cm,有硬毛,具叶鞘。有时可见花序轴带毛的穗状花序,长度约为叶片的2倍。气香,味辛辣。以叶多、枝嫩、色青绿、气味浓者为佳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散寒止痛;止咳;消疳。主风湿痹证;腰膝冷痛;跌打肿痛;劳伤久咳;疳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草鞋
- 柏树叶
- 石荠苎
- 石地钱
- 石刷把
- 石床
- 石斑鱼
- 石楠根
- 石刁柏
- 马蹄草
- 石萝藦
- 紫荆丫
- 石灰华
- 石斛
- 石夹生
- 石栗
- 石岩鸡
- 石凤丹
- 石豇豆
- 石栗叶
- 石灰
- 石花菜
- 石米
- 峨三七
- 石榴叶
- 石串莲
- 石蚕
- 石指甲
- 石莼
- 石枫药
- 虎头兰
- 石膏
- 石羊菜
- 石楠叶
- 石笔海胆
- 石脑油
- 石南实
- 石梓
- 鼻烟
- 石韦
- 石上蕉
- 石榴根
- 石壁莲
- 麻柳树根
- 黄零陵香
- 到老嫩
- 枣叶
- 风车藤
- 紫苏苞
- 葡萄根
- 鳑魮鱼
- 秫米
- 蛇根草
- 石龙芮子
- 黑萼棘豆
- 苏木
- 菘菜子
- 碎米柴
- 肉桂
- 莎草
- 蒴莲
- 石鲫
- 苏头
- 神黄豆
- 苏铁
- 石龙芮
- 鼠尾草
- 碎骨子
- 绳藻
- 鼠胆
- 苏黄耆
- 石首鱼鲞
- 碎骨仔树
- 砂仁壳
- 碎密花
- 碎米蕨
- 蓍实
- 鲨鱼心
- 穇子
- 酸枣根
- 胜红蓟
- 硕苞蔷薇
- 马银花
- 食茱萸
- 苏铁叶
- 舒戛千里光
- 鼠李根
- 砂漏芦根
- 算盘子
- 鼠妇
- 砂生槐
- 粟奴
- 蛇鲻
- 肾炎草
- 蒴藋赤子
- 砂茴香
- 粟米泔汁
- 石龙刍根
- 木香子
- 蛇退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