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米
《中华本草》:石米
拼音注音
Shí Mǐ
别名
小石枣子、还阳
英文名
all-grass of Farges Epigeneium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小羊耳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paris fargesii Finet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小羊耳蒜,附生植物。植株矮小,高1-3cm。假鳞茎狭长圆形,彼此紧接而斜伏于匍匐根状茎上,长5-10mm,幼时被白色膜质鞘,具1叶。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(5-)10-20(-40)mm,宽4-10mm,先端钝,有时具细尖,基部收窄为短柄,具关节。花葶高出花外,具翅。总状花序具2花;花苞片小,披针形,比花梗连子房短,长1-2mm;花浅黄绿色;中萼片与侧萼片近相似,狭长圆形,长6mm,宽1.2mm,具1脉,先端略钝;花瓣丝状,与萼片等长;唇瓣卵状楔形,长5.5mm,宽2.2mm,中部略缢缩,向先端扩大,先端近截形,中部微凹且具短尖,前面边缘有齿,基部具椭圆形胼胝体或有时不甚明显;合蕊柱纤细,弯曲,长约4mm,近端的蕊柱翅短而圆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林中树上或山谷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。
性味
甘;微辛;寒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;舒筋活血。主肺结核咳嗽;风热咳嗽;百日咳;风湿麻木;劳伤身疼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、润肺止咳的功能。用于肺结核咳嗽、风热咳嗽、百日咳、五痨七伤、周身疼痛、风湿麻木、跌打损伤、小儿惊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米
别名
小石枣子、小羊耳蒜
来源
兰科羊耳蒜属植物石米Liparis fargesii Finet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
性味
甘,微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,润肺止咳。用于肺结核咳嗽,风热咳嗽,百日咳。
用法用量
2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生等[藏药名]
- 石蕨
- 华山参
- 石首鱼鲞
- 莳萝子
- 湿鼠曲草
- 石寄生
- 厚朴子
- 水藿香
- 沙糖根
- 生姜皮
- 石凤丹
- 石榴皮
- 石防风
- 水鬼蕉
- 厚皮树皮
- 和血丹
- 繸瓣珍珠菜
- 沙生风毛菊
- 蓑草
- 何首乌叶
- 石蜡红
- 石蝉草
- 碎骨子
- 石南
- 水麻
- 孩儿草
- 莳萝苗
- 石刷把
- 薯良
- 光叶闭鞘姜
- 薯莨
- 疏松卷柏
- 河豚子
- 石萝藤
- 石韦
- 石指甲
- 石茶
- 水蔓青
- 狮子草
- 石枣
- 石韦毛
- 砂漏芦
- 合萌叶
- 肾果小扁豆
- 蛇婆子
- 石串莲
- 化金丹
- 石蜈蚣
- 石豆瓣
- 沙斑鸡
- 沙果
- 合血香
- 涩梨叶
- 石上瓜子菜
- 水虾草
- 水虾草根
- 水黄连
- 石夹生
- 石松子
- 石花
- 石菖蒲
- 石首鱼
- 石鲫
- 水锦树
- 水麻根
- 杭州荠薴
- 蓍草
- 石脑油
- 华金腰子
- 水蓑衣
- 秫米
- 旱柳叶
- 沙枣树皮
- 莎草
- 生漆
- 生藤
- 石龙刍
- 喉咙草
- 沙棘
- 虱子草
- 生瓜
- 石上藕
- 石参
- 石斛露
- 会东藤
- 回回蒜果
- 沙叶铁线莲
- 虱草花
- 疝气草
- 化药
- 石蒟
- 华南桦
- 石链子
- 华细辛
- 水黾
- 沙拐枣
- 苏铁花
- 蓍实
- 石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