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枫药
《中华本草》:石枫药
拼音注音
Shí Fēnɡ Yào
别名
虾于草、红虾于草、箭头草、铁青草、札郎草、黄瓜米草、杉刺疙、硬杆白花、蛇舌草、鸡口舌、石耳风、石耳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dyotis tenelliflora Bl. [Oldenian-dia tenelliflora (B1.) O.Kuntze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纤花耳草 一年生纤弱、披散草本,高15-40cm。茎多分枝,小枝上部四棱形。叶对生;无柄;托叶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;叶片薄革质,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,长2。5-5cm,宽3-5mm,上面深绿色,下面浅绿色,全缘。花1-3朵簇生于叶腋;无花梗;小苞片针刺状,长约1mm;萼筒倒卵形,长约1mm,裂片条状披针形,长约1.8mm,边缘有缘毛;花冠白色,漏斗状,长约3mm,裂片长圆形,长约1.5mm;雄蕊4,着生于花冠筒喉部;花柱丝状。柱头略膨大。蒴果卵形,长约2.5mm,直径1.5-2mm,先端开裂。种子多数,微小、花期7-9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田边、路旁或旷野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各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全草多缠绕成团状,黑色。茎多分枝,上部锐四棱形。叶对生,条形至条状披针形,长2-4cm,先端渐尖,上面黑褐色,下面较淡;托叶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。花4数,无花梗,2-3朵簇生于叶腋,有2苞片,萼筒倒卵形,花冠白色,漏斗状,裂片长圆形,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喉部。蒴果卵形,长约2.5mm,先端开裂、具宿萼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微苦;平;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活血止痛。主肺热咳嗽;慢性肝炎;膨胀;阑尾炎;痢疾;风火牙痛;小儿疝气;跌打损伤;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楠
- 猪髓
- 金兰
- 大叶香薷
- 野芋实
- 核桃楸皮
- 松萝
- 双肾子
- 油茶花
- 大叶凤仙花
- 山海螺
- 香水塔花
- 李根皮
- 小叶桑根
- 梵天花
- 岩莴苣
- 荡皮参
- 长松
- 山棯根
- 一口红
- 鱼鳞菜
- 细叶卷柏
- 蜘蛛草
- 武靴藤
- 蕨
- 红丝线
- 凤眼果
- 夏天无
- 明萼草
- 白云花根
- 鼠李
- 地胆草
- 马唐
- 麻油
- 椴叶独活
- 甘青铁线莲
- 篱天剑
- 大山黧豆
- 猪鬃刚
- 石羊菜
- 旋花苗
- 芦竹
- 石瓜子
- 猪骨
- 亮菌
- 石上蕉
- 山鸢尾
- 矮茎冷水花
- 猪胆粉
- 石灰华
- 石岩鸡
- 蜡梅花
- 石上开花
- 艾实
- 猪笼草
- 椆李
- 睡莲
- 石油菜
- 猪毛七
- 石上莲
- 猪血
- 棕树根
- 石草鞋
- 止泻木皮
- 猪脂膏
- 棕竹根
- 艾片
- 石燕
- 石莲子
- 槠子
- 石壁莲
- 石蒟
- 猪蹄
- 衡州乌药
- 榛子
- 猪肉
- 椎连栎
- 石枣子
- 止泻木
- 昂天莲
- 猪胰
- 银柴胡
- 阿月浑子
- 泽泻叶
- 猪毛针
- 刺楸茎
- 石参
- 石莲
- 炙黄芪
- 石斛露
- 龙虱
- 蜀葵子
- 鳝鱼骨
- 篦子草
- 蚌粉
- 鼬瓣花
- 蜀葵根
- 蜀葵花
- 龙涎香
- 龙牙楤木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