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枫药
《中华本草》:石枫药
拼音注音
Shí Fēnɡ Yào
别名
虾于草、红虾于草、箭头草、铁青草、札郎草、黄瓜米草、杉刺疙、硬杆白花、蛇舌草、鸡口舌、石耳风、石耳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dyotis tenelliflora Bl. [Oldenian-dia tenelliflora (B1.) O.Kuntze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纤花耳草 一年生纤弱、披散草本,高15-40cm。茎多分枝,小枝上部四棱形。叶对生;无柄;托叶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;叶片薄革质,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,长2。5-5cm,宽3-5mm,上面深绿色,下面浅绿色,全缘。花1-3朵簇生于叶腋;无花梗;小苞片针刺状,长约1mm;萼筒倒卵形,长约1mm,裂片条状披针形,长约1.8mm,边缘有缘毛;花冠白色,漏斗状,长约3mm,裂片长圆形,长约1.5mm;雄蕊4,着生于花冠筒喉部;花柱丝状。柱头略膨大。蒴果卵形,长约2.5mm,直径1.5-2mm,先端开裂。种子多数,微小、花期7-9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田边、路旁或旷野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各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全草多缠绕成团状,黑色。茎多分枝,上部锐四棱形。叶对生,条形至条状披针形,长2-4cm,先端渐尖,上面黑褐色,下面较淡;托叶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。花4数,无花梗,2-3朵簇生于叶腋,有2苞片,萼筒倒卵形,花冠白色,漏斗状,裂片长圆形,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喉部。蒴果卵形,长约2.5mm,先端开裂、具宿萼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微苦;平;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活血止痛。主肺热咳嗽;慢性肝炎;膨胀;阑尾炎;痢疾;风火牙痛;小儿疝气;跌打损伤;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钩如意草
- 刺桐花
- 鹰不泊薳
- 黄背草苗
- 糖茶藨
- 杜梨
- 椰根
- 腊梅
- 沼生柳叶菜
- 多裂委陵菜
- 秋海棠果
- 大金银花
- 齿叶泥花草
- 毛发唐松草
- 尖叶唐松草
- 龙江风毛菊
- 棱枝槲寄生
- 龙头节肢蕨
- 五爪金龙花
- 山樱桃
- 芭茅
- 翻白柴
- 猫毛草
- 双花鞘花
- 奶汁树
- 黄蜀葵叶
- 奶浆果
- 峨参
- 大石韦
- 七里香
- 河豚子
- 黄花夹竹桃
- 长筒马先蒿
- 天蓝苜蓿
- 羊不食
- 华东瘤足蕨
- 补骨脂
- 六轴子
- 紫八宝
- 四照花
- 猕猴梨叶
- 苏铁叶
- 亮叶冬青根
- 黄裙竹荪
- 楮皮间白汁
- 黄莲花
- 地肤苗
- 掌裂蟹甲草
- 紫楠
- 鳞花草
- 海马
- 光板猫叶草
- 大黄
- 土百部
- 荷莲豆菜
- 长柄臭黄荆
- 漆大姑
- 枇杷花
- 豇豆
- 槐胶
- 粗梗黄堇
- 蟛蜞菊
- 木防己
- 巴豆树根
- 红花小独蒜
- 大狗尾草
- 大马蹄蕨
- 丝瓜根
- 山香果
- 威灵仙叶
- 吊灯笼
- 韭根
- 索骨丹
- 柄果槲寄生
- 凫肉
- 黄秦艽
- 南方荚蒾
- 冬瓜叶
- 蒲州豉
- 椿叶
- 山藤藤果
- 黄桷树根疙瘩
- 毛薯
- 合萌
- 省沽油
- 田野卷耳
- 细叶大戟
- 石壁莲
- 凤仙花
- 一碗水
- 乌榄树皮
- 黄金菊根
- 大黑药
- 金龙胆草
- 水麦冬
- 亚泵礴
- 茶油粑
- 马陆
- 了哥王
- 齿瓣石豆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