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颔蛇骨
《中华本草》:黄颔蛇骨
拼音注音
Huánɡ Hàn Shé Gǔ
英文名
Striped racer bon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骨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phe taeniurus Cope采收和储藏:春至秋季捕捉。加工时取骨晒干。
原形态
黑眉锦蛇,体形较大,全长可达2m以上。头颈区分明显,上唇和咽喉部黄色,背面黄绿、灰绿或棕灰色,体前部背正中具黑色梯状横纹,体后黑色纵线延伸至尾末端,眼后具黑色眉纹,腹灰白色,但前端、尾部及体侧为黄色。眶前鳞1(2),其下方常有1-2枚小鳞,眶后鳞2(3);颞鳞2(1、3)+3(4、2、5),上唇鳞4-2-3(3-2-3、5-2-3)式。背鳞25(23)-25(23、21)-19-(17)行,中段9-17行微棱;腹鳞225-267;肛鳞2分,尾下鳞76-122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海拔300-3000m的平原,丘陵及山地。以鼠、鸟、蛙等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甘;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补虚截疟。主久疟;劳疟
用法用量
内服:入丸、散,适量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治久疟,劳疟。炙,入丸、散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颔蛇骨
拼音注音
Huánɡ Hàn Shé Gǔ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骨。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治久疟,劳疟。炙,入丸、散用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川山橙果
- 海州常山
- 槐叶
- 金橘根
- 黄水藨叶
- 旱冬瓜
- 锦香草
- 雀梅藤
- 山野豌豆
- 叶上花
- 青礞石
- 戴星草
- 黄瑞木
- 蟒蛇草
- 竹林标
- 鸡娃草
- 煨姜
- 对叶四块瓦
- 拟缺香茶菜
- 排骨灵
- 郁李仁
- 赤小豆叶
- 大头狗
- 狐胆
- 罗伞树
- 白升麻
- 峨眉紫金牛
- 野冬菊
- 秋海棠
- 苏木蓝
- 水杨枝叶
- 牯岭凤仙花
- 螃蟹七
- 甘遂
- 黄斑龙胆
- 青叶丹
- 峨眉石凤丹
- 蝈蝈
- 草蚂蚱莲
- 神曲
- 云实蛀虫
- 咸酸蔃
- 地柑
- 龙眼叶
- 木兰花
- 鸭脚罗伞
- 山荆子
- 小叶石楠
- 桂木干
- 铅丹
- 木鳖子根
- 云南美登木
- 秤钩风
- 球衣藻
- 臭菘种子
- 芒刺复叶耳蕨
- 山桐子
- 隔山消
- 青稞
- 金顶蘑
- 中华短肠蕨
- 马蹄叶
- 油炸木
- 天竹黄
- 槠子皮叶
- 密花轮环藤
- 牛鼻
- 竹荪
- 百药煎
- 九节茶
- 水冬瓜叶
- 星毛蕨
- 狭头橐吾
- 革叶茴芹
- 倒地铃
- 海豘鱼
- 桂花枝
- 地磨薯
- 银柴胡
- 苏铁叶
- 白前
- 陈火腿骨
- 蒟蒻
- 云南莲座蕨
- 黄杨木叶
- 番红花
- 茶子心
- 秧鸡
- 华南胡椒
- 湖北贝母
- 虎头兰
- 污毛粗叶木
- 老鸦胆叶
- 益母草
- 单根木
- 大叶黄杨根
- 构树
- 水曲柳
- 蘑菇
- 甘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