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海棠
《中华本草》:湖北海棠
拼音注音
Hú Běi Hǎi Tánɡ
英文名
Leaf of Hupeh Crabapple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湖北海棠的嫩叶及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hupehensis (Pamp.) Rehd.[Pirus hupehensis Pamp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叶,鲜用;8-9月采果实,鲜用。
原形态
湖北海棠,乔木,高达8m。小枝紫色至紫褐色,初有短柔毛,后脱落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3cm;托叶线状披针形,时落;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5-10cm,宽2.5-4cm,边缘有细锐锯齿,嫩时具稀疏短柔毛,不久脱落,常呈紫红色。花两性;伞形花序,有花4-6朵,花梗长3-6cm,无毛或稍有长柔毛;花粉白色或近白色,直径3.5-4cm;花萼5,裂片三角状卵形,渐尖或急尖,约和萼筒等长或稍短;花瓣5,倒卵形;雄蕊20;花柱3,稀4,基部有长绒毛。梨果椭圆形或近球形,直径约1cm,黄绿色稍带红晕,萼裂片脱落;果梗长2-4cm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参拔50-2900m的山坡或山谷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西南及山西、陕西、甘肃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5-10cm,宽2.5-4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细锐锯齿,齿端具腺点,主脉下面具沟,幼叶被细毛,托叶2,披针形。落革质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化学成分
叶含根皮素-2-葡萄糖甙(phloretin-2-glucoside),儿茶精(catechin),表儿茶精(epicatechin)及微量黄酮醇-3-葡萄糖甙(flavonol-3-glucoside)。
性味
味酸;性平
功能主治
消积化滞;和胃健脾。主食积停滞;消化不良;痢疾;疳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果60-90g;或嫩叶适量,泡茶饮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果;代山楂入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鲫鱼脑
- 柯蒲木
- 灰菜
- 狭叶垂头菊
- 藤槐
- 萍蓬草子
- 山橘叶
- 珍珠菜
- 石南
- 柿花
- 鹌鹑蛋
- 密穗砖子苗
- 萍蓬草
- 檵花叶
- 夹竹桃
- 紫草茸
- 牦牛胆结石
- 伏毛山豆根
- 厚朴
- 华东瘤足蕨
- 野葡萄藤
- 鸡骨菜
- 红丝线
- 碎骨红
- 滨海前胡
- 酸藤果
- 麻叶绣球果
- 东北卫矛
- 大母猪藤
- 黄金菊根
- 景天
- 大叶排草
- 泽藓
- 黑色鳞毛蕨
- 野芫荽
- 铁藤
- 石楠
- 华东木蓝
- 梁王茶
- 博落回
- 翠雀花
- 红头翁
- 苦白蹄
- 罗伞树
- 豪猪肉
- 肺心草
- 虫牙药
- 苏木蓝
- 虎牙
- 红川乌
- 地乌
- 鹿蹄草
- 棕叶七
- 桔梗
- 红皮
- 萝卜防己
- 芡实
- 大金牛草
- 细叶卷柏
- 下果藤
- 矮脚南
- 天牛
- 锯齿溪蟹
- 楼梯草
- 兔耳子草
- 鸭脚木叶
- 野棕
- 白花射干
- 细叶大戟
- 四方盒子草
- 金凤藤
- 鸡肫草
- 海石鳖
- 藤乌
- 仙人掌
- 楮实子
- 飞来蓝
- 蜘蛛果
- 草果
- 楮皮间白汁
- 珠兰
- 红背酸藤
- 黑皮青木香
- 大块瓦
- 小黄鼠狼
- 獭肝
- 水百合
- 紫河车
- 牛蹄甲
- 睡菜
- 鸜雉
- 丁香枝
- 南蛇簕
- 白千层
- 虎头兰
- 红花点地梅
- 水茄冬
- 地梢瓜
- 接骨仙桃
- 堇宝莲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