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笔海胆
《中华本草》:石笔海胆
拼音注音
Shí Bǐ Hǎi Dǎn
别名
烟嘴海胆、海胆、粗棒海胆
英文名
echinu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长海参胆科动物石笔海胆的棘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terocentrotus mammillatus(Linnaeus).采收和储藏:捕捉后,取出大的棘刺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石笔海胆,体椭圆形,壳坚厚。长轴较长,可达8-10cm。反口面隆起,口面平坦,围口部特别宽大,周缘不凹陷。大棘极强大粗壮,长等于或大于壳的长径,其基部为圆柱状,上端膨大成球棒状或三棱形。口面的大棘扁平,末端扩大成鸭嘴状。反口面另有大小不等、短壮的大棘,顶上平滑呈现多角形,中棘为楔形,密集于壳的表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时体色美丽,大棘一般深浅不均匀的浅褐色或灰褐色,也有带灰色或黑紫色,末端常有1-3条浅色环带,口面的大棘末端常为红色。中棘为白色、褐色或紫黑色。栖息于沿岸珊瑚礁洞穴内,有时在水深20m处也能发现。4月间产卵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、南沙等沿海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肝;胆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中耳炎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磨粉吹耳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清热消炎的作用。主治:中耳炎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黄堇
- 菊三七
- 西瓜霜
- 红枫荷
- 刺竹笋
- 山大刀
- 菅
- 毛车藤
- 鹤骨
- 蟾头
- 栗毛球
- 斑鸠
- 簕欓
- 酒
- 竻慈姑
- 海蛇
- 双剪菜
- 榼藤子
- 肾经草
- 草木王
- 柏树果
- 河蚌
- 香榧草
- 土砂仁
- 梨
- 红地榆
- 黑草
- 地瓜藤
- 锅铲叶
- 红接骨草
- 一匹草
- 董棕粉
- 蒟酱
- 地精草
- 野菰
- 杏叶
- 燕窠土
- 土半夏
- 吐烟花
- 地锦草
- 齿叶橐吾
- 新疆一支蒿
- 石柑子
- 乌榄核
- 使君子根
- 蒲黄
- 破布叶
- 三棱草
- 黄花香
- 异木患
- 橘皮
- 鱼鳔
- 钻地风
- 大叶子
- 海狸香
- 黄葵
- 鹿仙草
- 过江龙
- 草灵脂
- 芭蕉叶
- 红牛尾七
- 海龙
- 白毛鹿茸草
- 玄精石
- 骆驼脂
- 绣球花
- 乌脚枪
- 独行千里
- 黄山梅
- 蛤蟆草
- 胡枝子
- 豺皮樟
- 豺皮樟根
- 石彭子
- 鳕鱼鳔
- 紫阳花
- 葱花
- 藏茄
- 三点金草
- 鸡血七
- 骆驼蹄瓣
- 草乌叶
- 藏山药
- 藏紫菀
- 对叶四块瓦
- 水蕨
- 一把篾
- 草鞋青
- 榕树皮
- 花叶假杜鹃
- 蚕豆
- 三叉虎根
- 寸金草
- 蚕豆壳
- 藏荆芥
- 树茭瓜果
- 鸡毛狗
- 柳白皮
- 花姬蛙
- 蝴蝶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