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笔海胆
《中华本草》:石笔海胆
拼音注音
Shí Bǐ Hǎi Dǎn
别名
烟嘴海胆、海胆、粗棒海胆
英文名
echinu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长海参胆科动物石笔海胆的棘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terocentrotus mammillatus(Linnaeus).采收和储藏:捕捉后,取出大的棘刺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石笔海胆,体椭圆形,壳坚厚。长轴较长,可达8-10cm。反口面隆起,口面平坦,围口部特别宽大,周缘不凹陷。大棘极强大粗壮,长等于或大于壳的长径,其基部为圆柱状,上端膨大成球棒状或三棱形。口面的大棘扁平,末端扩大成鸭嘴状。反口面另有大小不等、短壮的大棘,顶上平滑呈现多角形,中棘为楔形,密集于壳的表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时体色美丽,大棘一般深浅不均匀的浅褐色或灰褐色,也有带灰色或黑紫色,末端常有1-3条浅色环带,口面的大棘末端常为红色。中棘为白色、褐色或紫黑色。栖息于沿岸珊瑚礁洞穴内,有时在水深20m处也能发现。4月间产卵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、南沙等沿海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肝;胆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中耳炎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磨粉吹耳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清热消炎的作用。主治:中耳炎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慈竹
- 鹿藿
- 波缘假瘤蕨
- 败酱
- 小叶买麻藤
- 赤瓟
- 茸毛木蓝
- 野茄树
- 岗松
- 鸡翔草
- 羚羊肉
- 水湿柳叶菜
- 黎豆
- 三角草
- 白石榴花
- 金牛草
- 草木樨
- 苜蓿根
- 煨姜
- 螲蟷
- 柿花
- 理肺散
- 木莲
- 蛇鲻
- 三角泡
- 蟑螂
- 蜀葵
- 龙牙楤木果
- 八角莲
- 灰毛婆婆纳
- 过岗龙
- 鼠矢枣
- 大避债蛾
- 四季素馨花
- 莲座革菌
- 紫草茸
- 石梓
- 紫藤
- 鸢胆
- 牛筋刺寄生
- 瑞香狼毒
- 鹿耳韭
- 短柄枹栎虫瘿
- 鸥
- 金钱苦叶草
- 光杆琼
- 短柄忍冬
- 朝天罐
- 臭矢菜
- 猪肉
- 荛花
- 磨盘草子
- 乌蛇
- 七爪风
- 槠子
- 向日葵花托
- 短蕊万寿竹
- 松下兰
- 美味牛肝
- 虎尾草
- 花血藤
- 鲨鱼皮
- 苘实
- 茴香虫
- 血苋
- 苏铁根
- 蚯蚓
- 桤木
- 猕猴梨
- 铁扫竹
- 山大颜
- 寄居蟹
- 女贞根
- 罗汉松
- 蛇眼草
- 盘龙参
- 香秋海棠
- 生等[藏药名]
- 苍山冷杉
- 粽粑叶
- 鱼香根
- 龙珠果
- 紫花芥子
- 荔枝藤
- 砧草
- 鸡肾参
- 矩叶酸藤果
- 棕榈
- 檵花叶
- 鲨鱼油
- 锯齿王根
- 甜地丁
- 厚朴花
- 绒背蓟
- 红丝线
- 蝌蚪
- 紫背草
- 峨三七
- 苍耳根
- 功劳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