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人参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岩人参
拼音注音
Yán Rén Shēn
来源
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紫花党参Codonopsis purpurea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切碎,晒干或鲜用。
性味
苦、辛、微甘,平。
功能主治
止血镇痛。用于内外伤出血,疼痛。
用法用量
0.5~1钱。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岩人参
拼音注音
Yán Rén Shēn
英文名
Herb of Purpleflower Asiabell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紫花党参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donopsis purpurea Wal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紫花党参 多年生草本,长30-50cm。植株无毛。根常肥大呈纹锤状或圆锥状。茎蔓生或近于攀援状,较少分枝,淡黄色。叶对生或顶端的有时互生,不是花葶状;叶柄长1-7mm;叶片长椭圆形,卵状或卵状披针形,长4-9cm,宽2-3.5m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圆形或楔形,边缘微波状或近于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,下面灰绿色。药顶生,或与先端叶片相连;花萼贴生至子房先端,筒部半球形,裂片三角状卵形,先端急尖,全缘,长1-2cm,宽6-9mm;花冠阔钏状或漏斗状钟形,暗紫红色,脉纹明显,长2-3cm,直径3-4cm,5裂几乎的中部,裂片三角形,花丝基部微扩大,长约6mm,花药长约5mm。蒴果下部半球状,上部短锥状,直径1.5-2.0cm,裂片瓣长5-8mm,种子多数,长圆形,有狭翼,长约2mm,宽1mm,黄色,无光泽。花、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3300m的山地草丛及灌丛中或附生于林内树干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及西藏南部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止血;镇痛。主内外伤出血、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-3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岩人参
拼音注音
Yán Rén Shēn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桔梗科植物紫花党参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本,有乳汁。主根长圆锥形,肉质,表皮灰褐色,疏生细须根。单叶对生,长椭圆形,先端惭尖,基部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,全缘或微波状。花单生枝顶,钟形,5裂,紫色;雄蕊5,花丝中部以下扩大;子房3室,胚珠多数,柱头3,极阔。蒴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沟、坡地、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微甘辛,平。
功能主治
止血镇痛,治外伤出血,内外伤疼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杨梅
- 岗松根
- 六叶龙胆
- 莲须
- 糯米条
- 剪草
- 绵马贯众
- 黄荆叶
- 长叶竹根七
- 水禾麻
- 绿珊瑚
- 樱桃叶
- 小对叶草
- 甘肃土当归
- 藁本
- 岩豆藤根
- 双花鞘花
- 跌打草
- 棱枝卫矛
- 天山花楸
- 三枝枪
- 熊掌
- 对节叶根
- 糯芋
- 澜沧扁担杆
- 披散糖荠
- 山蚂蝗
- 婆罗门参
- 毛冬瓜叶
- 见血封喉
- 海蚯蚓
- 老鼠刺
- 天青地白
- 止痢蒿
- 粟糖
- 铁包金
- 白药
- 大叶花椒
- 铜钱麻黄
- 乌鸦翅羽
- 及己
- 三股筋
- 零陵香
- 向阳花
- 胡子七
- 紫薇皮
- 粤万年青
- 山蓼
- 一箭球
- 药芹菜根
- 夏腊梅
- 油茶
- 华山矾
- 金钗
- 胡颓子根
- 蒙自赤杨
- 花荵
- 地八角
- 万寿菊花
- 金合欢
- 慈姑花
- 白云瓜皮
- 地磨薯
- 野鸦椿叶
- 樱草根
- 川党参
- 山桂花
- 刺葡萄
- 鸡血
- 山壳骨
- 油茶油
- 红茴香叶
- 瑞香花
- 毛毡草
- 花姬蛙
- 爬山虎
- 勒鱼
- 明萼草
- 小球藻
- 黄精
- 刺果藤
- 长白鱼鳞松
- 倒吊笔叶
- 穬麦蘖
- 一叶萩
- 荔枝壳
- 铁脚草
- 平地木
- 鸭皂树皮
- 毛五加皮
- 木防己花
- 马肉
- 土百部
- 番石榴树皮
- 湖北地黄
- 小叶石楠
- 四脚蛇
- 活血丹
- 大叶桉
- 龙头节肢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