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心胆
《中华本草》:护心胆
拼音注音
Hù Xīn Dǎn
别名
地锦苗、紫花荷包牡丹、七寸高、三月烂、飞菜、红花鸡距草、鹿耳草、大羊不吃。
英文名
root of Sharpspur Corydalis
出处
出自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尖距紫堇的全草或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ydalis sheareri S.Moore[C.susaveolens Hance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集全草;冬、春季采挖块茎。均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尖距紫堇 多年生草本,高15-40cm,无毛。块茎多少横走,肥厚成短柱状。茎1-2条,上部分枝。基生叶及茎下部的叶长10-30cm,柄长占全长的1/2-2/3;叶片轮廓三角形至卵形,二回羽头全裂,一回裂片5-7枚,具短柄,末回裂片宽倒卵形,中部以上再3-5浅裂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约10cm;苞片狭倒卵形, 通常全缘;萼片小,近扇形;花梗短于苞片;花冠淡紫红色,长20-28mm,外轮上瓣边缘不具齿,距狭圆锥形,长约为花瓣全长的3/5,平直或略上弯,末端钻形。蒴果条形,长25-30mm,直径约2mm。种子多数。花期2-4月,果期4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达1600m的山地林下沟边阴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微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块茎倒卵圆形至长椭圆形,基部狭小而渐尖,长1-3cm, 直径0.5-1.5cm。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,具多数类三角状突起的侧芽,并可须根及须根痕。质坚脆,受潮后稍变软,断面深黄色至暗绿色。略具焦糖气,味极基显身鉴别 块茎横切面:木栓细胞6-7列。皮层外侧有石细胞散在:叶迹维管束多个。中柱维管束3-6,环状排列。髓较小,薄壁细胞淀粉粒少见。[br]粉末特征: ①石细胞较多,类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90-110μm,长96-180μm。②导管以纹和网纹多见,螺纹较少见,直径12-44μm。③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广卵形,直径7-30μm,长径约至42μm,脐点点状或鸟状,层纹明显;复粒由2分料组成。
化学成分
块茎含原阿片碱(protopine),紫堇醇灵碱(corynoline)和异紫葺醇灵碱(isocorynoline)。
性味
苦;辛;寒;小毒
归经
心;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活血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腹痛泄泻;跌打损伤;痈疮肿毒;目赤肿痛;胃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研末,1.5-3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解毒,止痛,消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护心胆
拼音注音
Hù Xīn Dǎn
别名
红花鸡距草、紫花荷花牡丹
来源
罂粟科护心胆Corydalis suaveolens Hance,以全草、块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。
性味
苦,寒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消炎解毒,消肿止痛。主治湿热胃痛,腹痛泄泻,痈疮肿毒,目赤肿痛,毒虫、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块根1~2钱;外用适量,鲜草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护心胆
拼音注音
Hù Xīn Dǎn
出处
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
来源
为罂粟科植物红花鸡距草的块根。春、夏采收,洗净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红花鸡距草,又名:紫花荷苞牡丹。
多年生草本,高25~40厘米。块根椭圆状球形,径约2厘米,外表黑色。茎中空,绿色或红褐色,有细纵纹。叶为2回羽状复叶;小叶卵形或椭圆形,3~5浅裂。总状花序;花紫红色;花瓣4,前部唇形,后部有距;雄蕊6;花柱纤细。蒴果线状长圆形。花期2~4月。果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石缝中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江西等地。
性味
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苦,寒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解毒,止痛,消肿。治毒蛇咬伤,跌打损伤,痈疖,胃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生嚼,1~2钱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胃热痛:护心胆块根一至二钱,嚼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②治痈疮肿毒,目赤肿痛,毒虫、毒蛇咬伤:鲜红花鸡距草,捣烂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干地黄
- 砂茴香子
- 苦连翘
- 鸲鹆
- 羊肚菜
- 地肤苗
- 坡参
- 巴掌草
- 雀榕根
- 厚叶牛耳草
- 苏铁根
- 水折耳
- 燕窠土
- 羽萼
- 新裂耳蕨
- 草龙
- 石荠宁
- 厚叶贯众
- 小寸金黄
- 桂木
- 滇南冠唇花
- 石蜈蚣
- 紫堇
- 华中五味子
- 心叶秋海棠
- 小狮子
- 心叶野海棠
- 滇竹根七
- 滇池海棠
- 水香柴
- 小石蝴蝶
- 狭眼凤尾蕨
- 滇榧子
- 椴树根
- 滇西风毛菊
- 睡菜根
- 滇海水仙花
- 雷公藤
- 小石仙桃
- 野辣子
- 水藿香
- 睡莲
- 红钉耙藤
- 棘叶
- 碱花
- 水菖蒲
- 小白花苏
- 滇姜三七
- 水松叶
- 独脚乌桕叶
- 滇南鸟足兰
- 小酒饼花
- 滇绿豆
- 玄明粉
- 天目木姜叶
- 百尾笋
- 五代同堂根
- 荨麻根
- 淡竹根
- 野酒花
- 冰片
- 绛梨木根
- 杜鹃花叶
- 浆水
- 淡秋石
- 水茄冬子
- 细叶大戟
- 杏花
- 菊苣根
- 杏树皮
- 石燕
- 珊瑚藻
- 筋骨散
- 灯油藤子
- 杧果核
- 石斛露
- 岩蒿
- 油茶根皮
- 滇南马钱
- 箭刀草
- 小蜡树
- 喜鹊肉
- 碎米蕨
- 丁锅树叶
- 茶膏
- 红药子
- 羊山刺
- 淡竹叶
- 斜叶榕叶
- 菊苣
- 细叶谷木
- 狗响铃
- 大一枝箭
- 细叶泥炭藓
- 小蕨萁
- 细草
- 蛤仔壳
- 滇地黄连
- 淡花当药
- 新木橿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