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苏苞
《中华本草》:紫苏苞
拼音注音
Zǐ Sū Bāo
英文名
perennial calyx of Crisped Common perilla, perennial calyx of Purple common perilla
出处
出自《本经逢原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和野紫苏等的宿萼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rilla frutescens (L.) Britt. Var .arguta (Benth.) Hand.-Mazz. P.frutescens (L) Britt .var .purpurascens (Hayata )H. W. Li采收和储藏:秋季将成熟果产打下,留取存果萼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30-200cm。具有特殊芳香。茎直立,多分枝,紫色、绿紫色或绿色,钝四棱形,密被长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3-5cm,紫红色或绿色,被长节毛;叶片阔卵形、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4-13cm,宽2.5-10cm,先端渐尖或突尖,有时呈短尾状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边缘具粗锯齿,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,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,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,沿叶脉处较密,叶下面有细油腺点;侧脉7-8对,位于下部者稍靠近,斜上升。轮伞花序,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,顶生和腋生,花序密被长柔毛;苞片卵形、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形,全缘,具缘毛,外面有腺点,边缘膜质;花梗长1-1.5mm,密被柔毛;花萼钟状,长约3mm,10脉,外面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,顶端5齿,2唇,上唇宽大,有3齿,下唇有2齿,结果时增大,基部呈囊状;花冠唇形,长3-4mm,白色或紫红色,花冠筒内有毛环,外面被柔毛,上唇微凹,下唇3裂,裂片近圆形,中裂片较大;雄蕊4,二强,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,几不伸出花冠外,花药2室;花盘在前边膨大;雌蕊1,子房4裂,花柱基底着生,柱头2室;花盘在前边膨大;雌蕊1,子房4裂,花柱基底着生,柱头2裂。小坚果近球形,灰棕色或褐色,直径1-1.3mm,有网纹,果萼长约10mm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这一变种与紫苏的区别在于:果萼小,长4-5.5mm,下面被疏柔毛,具腺点;茎被短柔毛;叶较小,卵形,长4.5-7.5cm,宽2.8-5cm,两面被疏柔毛。小坚果较小,土黄色,直径1-1.5mm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性味
味微辛;性平
归经
归肺经
功能主治
解表。主血虚感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各家论述
《本经逢原》:亡血家大虚,及妊妇产妇发散,用紫苏苞最佳,取其气味皆薄,而无过汗伤中之患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紫苏苞
拼音注音
Zǐ Sū Bāo
出处
《本草逢原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、尖紫苏等的宿萼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紫苏叶"条。
功能主治
治血虚感冒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。
各家论述
《本经逢原》:"亡血家大虚,及妊妇产妇发散,用紫苏苞最佳,取其气味皆薄,而无过汗伤中之患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连香树果
- 半枫荷
- 榆树
- 横经席叶
- 马草
- 南瓜蒂
- 鸦跖花
- 细草
- 盐肤子
- 老虎耳根
- 大马蹄蕨
- 箭杆七
- 棕榈根
- 还阳参
- 卷耳
- 玉蜀黍
- 七叶薯
- 瑞香根
- 西藏酸模
- 蒿枝七
- 云实
- 芙蓉叶
- 一点血
- 田菁
- 菘子
- 青海防风
- 刺芋
- 小被单草
- 莱菔叶
- 西瓜皮
- 草鞋青
- 老鼠吹箫
- 毛叶肾蕨
- 罗望子叶黄檀
- 鲫鱼藤
- 使君子叶
- 鹿药
- 山海螺
- 红头翁
- 芦荟叶
- 十姊妹
- 一包花
- 虫蚁菜
- 轮伞五加
- 金鱼藤
- 变异鳞毛蕨
- 铜皮
- 灰凤梨
- 野核桃油
- 驴断肠
- 纤齿卫矛
- 细叶野牡丹
- 海白石
- 剪红纱花
- 鼻烟
- 江珧壳
- 铜锤草根
- 落花生
- 老君须
- 云苔草
- 蚕茧草
- 金丝桃果实
- 慈竹沥
- 西藏凹乳芹根
- 红门兰
- 扁担杆
- 凤眼果壳
- 接骨木叶
- 小白薇
- 竹叶椒叶
- 伞花绢毛菊
- 小檗
- 旱芹
- 露兜竻蔃
- 破布草
- 钩栗
- 一年蓬
- 头巾草
- 藤槐
- 黄果茄
- 小报春花
- 岩泽兰
- 普洱茶
- 风车儿
- 厚朴
- 槠子皮叶
- 蜜蜂房
- 叶上果根
- 蝈蝈
- 莲生桂子花
- 巴豆霜
- 鸽
- 鳝鱼
- 泡桐叶
- 马醉木
- 棣棠花
- 波叶紫金牛
- 树头发
- 兔头骨
- 柃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