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鱼藤
《中华本草》:金鱼藤
拼音注音
Jīn Yú Ténɡ
别名
豆瓣鹿衔、鸡嘴鹿衔、金碎叶、石串莲、底绿通经、棚梗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肉质伏石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mmaphyllum carnosum(Wall.)Presl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晒干,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比伏石蕨体形较大,高2-6cm。根茎细长,横生,淡绿色,疏被淡褐色、粗筛孔的钻形鳞片,基部近圆形并有分叉,全缘。叶远生,二型;营养叶的叶柄极短,叶片长圆形或倒卵形,基部圆形至阔楔形;孢子叶的叶柄较长,叶片线形,干后边缘反卷;叶脉不明显,小脉网状,内藏小脉单一,棒状。孢子囊群线形,位于中脉与叶脉之间,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;辛;凉
功能主治
清热止咳;活血散瘀;解毒消肿。主小儿发热;肺热咳嗽;淋巴结核;风湿痹痛;骨折;中耳炎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捣汁滴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鱼藤
别名
豆瓣鹿衔、肉质伏石蕨、鸡嘴鹿衔、金碎石、石串连、底线通筋
来源
蕨类水龙骨科金鱼藤Lemmaphyllum carnosum (Wall.) Presl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接骨,催生,除湿。主治小儿高热,风湿,难产(宫缩无力),中耳炎,骨折。
用法用量
1~2钱。外用鲜品适量,捣汁滴耳。和本品适量配伍其它药共捣烂加猪油烘热,复位后包敷患处,固定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桂木干
- 东北溲疏
- 孔雀草
- 东风菜根
- 大板山蚤缀
- 凤尾铁角蕨
- 天胡荽
- 广枝仁
- 七叶莲
- 木芙蓉
- 冬葵子
- 金雀儿
- 大昏鸡头
- 大桫椤
- 大粘药
- 榧螺
- 单叶血盆草
- 枫寄生
- 千叶独活根
- 牿岭勾儿茶
- 大母猪藤
- 大田基黄
- 帽兰
- 广西美登木
- 头发七
- 番石榴
- 福寿草
- 叩头虫
- 宽叶返魂草
- 东方蝾螈
- 牯岭凤仙花
- 金粉蕨
- 大榆蘑
- 土荆芥
- 土蜂子
- 大烟锅草
- 枫香寄生
- 七叶薯
- 猫须草
- 桄榔面
- 金腰
- 凤尾七
- 广西九里香
- 猫肝
- 狗响铃
- 代代花枳壳
- 倒根蓼
- 大头橐吾
- 金鱼藻
- 土连翘
- 凤仙根
- 大良姜
- 木奶果
- 千年不烂心
- 金钗
- 蚕蜕
- 凤尾搜山虎
- 天蓬子根
- 太白鹿角
- 七角风
- 干檀香根
- 香榧草
- 香茶菜
- 鳕鱼
- 榕树
- 倒罐子根
- 佛手
- 香槁树
- 蒲葵叶
- 雕爪
- 大管
- 倒生根
- 黄波罗果
- 四角蒲桃
- 榼藤
- 对叶榕
- 败毒草
- 貉肉
- 小苦参
- 野海棠
- 猫胞衣
- 南蛇簕
- 蒙自木蓝
- 茅瓜叶
- 蜜桶花
- 蜜蜂子
- 茅膏菜
- 马兜铃
- 苜蓿
- 茅苍术
- 莓叶委陵菜
- 蔓胡颓子叶
- 马桑树皮
- 蔓乌头
- 蜢臂兰
- 马交儿
- 莽草根
- 蔓胡颓子根
- 面根藤
- 马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