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爬皂
《*辞典》:肉爬皂
拼音注音
Ròu Pá Zào
别名
水指甲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风仙花科植物短距凤仙花的全草或根。夏季采收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约33厘米左右。茎肉质柔软,绿色,无毛。直立,多分枝,小枝基部膨大成节状。叶互生,多集生于枝顶部,卵圆形或卵形,先端短尖,基部楔状,边缘有浅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白色,主脉及侧脉明显。花梗自叶腋抽出,细瘦下垂,有总轴,长3~4厘米,花2~3朵,聚伞状排列;花黄色,有长距弯曲成螺旋形;雄蕊5,花丝短而扁,药结合;子房上位,5室,胚珠多数。萌果狭长,两端渐尖,无毛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水边。
性味
性寒,味辛。
功能主治
解热,止痛。
复方
①治筋骨疼痛:肉爬皂全草,煎水洗。
②治喉痛:肉爬皂根一钱。生嚼含咽,或煎水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夭
- 鼠矢枣
- 香根芹根
- 鼍甲
- 鮠鱼
- 老虎须
- 藤黄
- 鹅肉
- 苦石莲
- 香青兰
- 黑头草
- 蛇藤
- 鸭脚木叶
- 黄鼬
- 蚍子草
- 马皮
- 薄荷素油
- 苕叶细辛
- 苦瓠叶
- 白腹锦鸡
- 过山枫
- 独蕨箕
- 不凋木
- 倒提壶
- 人参叶
- 藤商陆
- 桔梗
- 铜骨七
- 锁阳
- 白垩铁线蕨
- 竹茹
- 皂角菌
- 滨海前胡
- 山橘
- 马蓼
- 黑阳参
- 羊脬
- 鱼虱子
- 麋角
- 苦苣根
- 槟榔花
- 粘人花根
- 野洋烟根
- 百蕊草
- 鲚鱼
- 雪山芪
- 腐婢根
- 枣叶
- 矮柳穿鱼
- 野烟
- 儿茶
- 稻谷芒
- 马鹿花
- 钩栗
- 荛花根
- 二裂叶委陵菜
- 黄接骨丹
- 竹叶心
- 斑竹壳
- 酸枣仁
- 鳖甲胶
- 蝮蛇
- 鱼鳔
- 西瓜子仁
- 甘蔗皮
- 瓣蕊唐松草
- 短冠草
- 北方点地梅
- 黑骨头
- 苦豆子
- 高山望
- 枳壳
- 鹰骨
- 刚竹
- 鬼臼
- 香菇
- 酸梅簕
- 鳖头
- 鸽卵
- 香蕉弄蝶
- 疳积药
- 青江藤
- 左黑果
- 铁扫帚
- 黄香薷
- 矮醋栗
- 翻白草
- 柏树油
- 都拉鸢尾
- 光刺兔唇花
- 粉苞苣
- 芭蕉油
- 鸡嗉子根
- 瑞连草
- 香面叶
- 豆豉草
- 冰
- 蛇胆
- 福建胡颓子叶
- 白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