鳗鲡鱼血
《中华本草》:鳗鲡鱼血
拼音注音
Mán Lí Yú Xuè
英文名
Japanese eel blood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等的血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采收和储藏:捕后,取血,鲜用。
原形态
鳗鲡,体细长,呈蛇形,长约40cm左右,最长可达130cm左右。头尖长,兄长短钝,平扁。眼小,位于口角上方。口 大,口裂微斜,伸达眼的后缘。下颌稍长于上颌,唇发达。鳞细小,埋于皮下,呈度纹状排列。体表多粘液。背鳍长而低,起点距臀较距鳃孔为近,鳍条235,与尾鳍相连。臀鳍低平,鳍条215,与尾鳍相连。胸鳍短圆形,无腹鳍,体背灰黑色,侧上缘暗绿色,腹部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降河性回游鱼类,平时栖息于江河、湖泊、池塘的土穴、石缝内。以小鱼、蟹、虾、螺、蚬、蚯蚓、沙蚕及水生昆虫等为食。昼伏夜出,能游上陆地以皮肤呼吸。雄鱼常在河口生长;雌鱼在江河等淡水中成长。生长育肥期5-8年。亲鱼在秋末冬初,于江口相互缠绕成鲁球,随流出海进行降河产卵回游。0.5kg重的雌鳗怀卵量为70余万粒。受精卵具油球,半浮性,在22-27℃时经36h孵化出膜,最初为叶状幼体,柳叶状,体透明,以海洋浮游生物为食,2-3年后长至7-8cm左右时,成为鳗线。3-4月间成群进入江河。资源分布:我国沿海及江、湖均有分布。
性味
酸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明目退翳。主疮疹入眼生翳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点眼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疮疹人眼生翳,以少许点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鳗鲡鱼血
拼音注音
Mán Lí Yú Xuè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血。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疮疹入眼生翳,以少许点之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甘草节
- 三叉凤尾蕨
- 牛筋草
- 李树胶
- 山丹
- 野扁豆
- 万丈深
- 三分三
- 茄子根
- 铁罗汉
- 百日草
- 朝天罐
- 冬里麻
- 楮实子
- 地牯牛
- 枸杞叶
- 海龙
- 蟑螂
- 黄鼬
- 西藏酸模
- 大风药叶
- 海螺
- 大钱麻
- 臭草
- 黑络丸菌
- 一包花
- 鬼灯笼
- 水苦荬
- 小地扭
- 牛心果
- 风花菜
- 细叶铁线莲
- 石豇豆
- 地灵根
- 山马鞭草
- 塔黄
- 滇南鸟足兰
- 牛含水
- 百舌鸟
- 红川乌
- 丝瓜子
- 向日葵花
- 漏斗瓶蕨
- 李核仁
- 黄荆
- 山核桃皮
- 赤车使者
- 竹节树
- 浆水
- 海参内脏
- 沙枣
- 昙花
- 篦子舒筋草
- 狭叶垂头菊
- 崇澍蕨
- 黄珠子草
- 黄蜀葵花
- 砂仁花
- 皮哨子
- 糯米藤
- 小三棵针
- 红背酸藤
- 鲛鲨白
- 细沙虫草
- 露兜竻蔃
- 龙眼花
- 桑芽茶
- 鹭鸶兰
- 凤眼果
- 香茹
- 黎辣根
- 龙眼肉
- 龙骨
- 熟地黄
- 峨眉紫金牛
- 黄草花
- 鹿藿
- 凤尾蕉叶
- 鹿皮
- 艾纳香
- 龙老根
- 龙鳞草
- 九节菖蒲
- 细叶卷柏
- 蔓胡颓子
- 隔山撬
- 鹿肾
- 华千金藤
- 黄花蒿
- 米仔兰
- 跌打老
- 菱
- 女金丹
- 龙头草
- 龙骨莲
- 凉薯
- 四轮草
- 鸬鹚肉
- 虎头兰
- 狗蚁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