鳗鲡鱼膏
《中华本草》:鳗鲡鱼膏
拼音注音
Mán Lí Yú Gāo
英文名
Japanese eel fa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采收和储藏:捕后,除去内脏,洗净,切段,置水中煮,取其浮油。
原形态
鳗鲡,体细长,呈蛇形,长约40cm左右,最长可达130cm左右。头尖长,兄长短钝,平扁。眼小,位于口角上方。口 大,口裂微斜,伸达眼的后缘。下颌稍长于上颌,唇发达。鳞细小,埋于皮下,呈度纹状排列。体表多粘液。背鳍长而低,起点距臀较距鳃孔为近,鳍条235,与尾鳍相连。臀鳍低平,鳍条215,与尾鳍相连。胸鳍短圆形,无腹鳍,体背灰黑色,侧上缘暗绿色,腹部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降河性回游鱼类,平时栖息于江河、湖泊、池塘的土穴、石缝内。以小鱼、蟹、虾、螺、蚬、蚯蚓、沙蚕及水生昆虫等为食。昼伏夜出,能游上陆地以皮肤呼吸。雄鱼常在河口生长;雌鱼在江河等淡水中成长。生长育肥期5-8年。亲鱼在秋末冬初,于江口相互缠绕成鲁球,随流出海进行降河产卵回游。0.5kg重的雌鳗怀卵量为70余万粒。受精卵具油球,半浮性,在22-27℃时经36h孵化出膜,最初为叶状幼体,柳叶状,体透明,以海洋浮游生物为食,2-3年后长至7-8cm左右时,成为鳗线。3-4月间成群进入江河。资源分布:我国沿海及江、湖均有分布。
性味
咸;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。主痔漏;恶疮;耳内肿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熬油涂敷。
复方
①治颈项及面上白驳,浸淫渐长,有似癣:鳗鲡鱼脂敷之,先拭剥上,刮使燥痛,后以免脂敷之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②治白刺风:鳗鲡鱼,生剖晒干,取少许,火上微炙,候油出涂之,以指擦之。(《本草衍义》)③退肺炎之热:大鳗一、二条,加清水入砂锅中,煮二、三旬钟,其汤有油上浮,取其浮油,每用一小杯,加放少许,食前空腹时服,一日二回服用。(《动植物民间药》)
各家论述
1. 陶弘景:疗诸瘘疮。2.《唐本草》:疗耳小有虫痛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鳗鲡鱼膏
拼音注音
Mán Lí Yú Gāo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脂肪。
功能主治
①陶弘景:"疗诸瘘疮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疗耳中有虫痛者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熬油涂敷。
复方
①治颈项及面上白驳,浸淫渐长,有似癣:鳗鲡鱼脂敷之,先拭剥上,刮使燥痛,后以鱼脂敷之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②治白刺风:鳗鲡鱼,生剖晒干,取少许,火上微炙,候油出涂之,以指擦之。(《本草衍义》)
③退肺炎之热:大鳗一、二条,加清水入砂锅中,煮二、三句钟,其汤有油上浮,取其浮油,每用一小杯,加盐少许,食前空腹时服,一日二回服用。(《动植物民间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锯齿溪蟹
- 白背小报春
- 凤凰衣
- 柳枝
- 棘针
- 黄背草
- 尖尾风根
- 火把花
- 鼠李根
- 尖耳贯众
- 金腰箭
- 劲直蒿
- 黄河裸裂尻鱼
- 华风车子叶
- 大金刀
- 金钗股
- 金背枇杷叶
- 金背枇杷果
- 关东丁香
- 兔耳草
- 冬虫夏草
- 接骨风
- 省藤
- 秋海棠根
- 锦灯笼
- 对叶散花
- 黄杞叶
- 壁钱幕
- 金樱花
- 饱饭花果
- 角花翠雀
- 黑风藤
- 猪肤
- 牛肉
- 楠木
- 桤木皮
- 木瓜根
- 茅苍术
- 水细辛
- 绛梨木叶
- 小米草
- 鸡肝
- 蛇白蔹
- 萝芒树皮
- 青蛇莲
- 金花茶花
- 金丝桃果
- 华南紫萁
- 藏山药
- 乌蛇卵
- 甘蕉根
- 绿豆升麻
- 海尼豆瓣绿
- 阳桃花
- 金背枇杷花
- 尖子木
- 牛嗓管树
- 草本水杨梅
- 貒膏
- 大黑药
- 牛角七
- 酒饼叶
- 蜘蛛果
- 寸金草
- 山野芋
- 菊叶三七
- 甲鱼头
- 酒
- 假大薯
- 茳芒
- 葛谷
- 花皮胶藤
- 菊架豆
- 木本猪毛菜
- 虎耳草
- 九牛造茎叶
- 假酸浆花
- 叶上珠
- 碱花
- 庵 (艹闾)
- 金樱叶
- 酒瓶花
- 金橘
- 铃当子
- 金瓜
- 九龙根
- 郁金香
- 酒糟
- 小粘叶
- 假蒟叶
- 菊花
- 菊苣根
- 绛梨木根
- 金环蛇
- 金丝莲
- 麦冬
- 金刚一棵蒿
- 鲫鱼骨
- 鸡翮羽
- 鸡腿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