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蕨
《中华本草》:冷蕨
拼音注音
Lěnɡ Jué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宝兴耳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stichum moupinense(Franch.)Bedd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达30cm。根茎短而直立。叶簇生;叶柄长6-10cm,禾秆色,基部被褐棕色、卵圆形鳞片;叶片线形,长15-20cm,宽2-2.5cm,先端渐尖,基部稍缩短,二回羽状分裂;羽片25-30对,稍散生,近于无柄,狭卵状菱形,羽状深裂,基部多少呈耳状,叶下面灰绿色,叶轴及叶背均疏被鳞毛。孢子囊群圆形,褐色,背生于小脉中间,每裂片有2-4个;囊群盖中央下陷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高山林下湿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功能主治
和胃;解毒。主胃病;食物中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莲子
- 元宝槭
- 防风叶
- 凤尾搜山虎
- 饿蚂蝗
- 独叶一枝枪
- 黄毛岩白菜
- 萆薢
- 蒙莸
- 莲子心
- 百草霜
- 飞机草
- 鲛鱼
- 阿利藤
- 柳叶菜花
- 掌叶榕
- 大麦
- 马甲子叶
- 蝮蛇胆
- 黑脂麻
- 白蔹
- 大树跌打
- 阿尔泰紫菀
- 章鱼
- 黄秦艽
- 浙江过路黄
- 梨树根
- 水茄冬叶
- 樟树果
- 滇南鸟足兰
- 滴血根
- 柿花
- 棕榈皮
- 岩凤尾蕨
- 霜红藤
- 小岩白菜
- 矮卫矛
- 苦艾
- 蛇胆
- 接骨紫菀
- 梓木
- 黄芦木
- 铁华粉
- 大叶白纸扇
- 龙血树
- 玳玳花
- 盐麸木花
- 罗汉果
- 粉苞苣
- 毡盖木耳
- 跌打草
- 矮子常山
- 麻腊干
- 刺海松
- 倒爪草
- 蝌蚪
- 玉柏
- 矮脚龙胆
- 对叶百部
- 阿尔太多榔菊
- 中间骨牌蕨
- 张公鱼
- 柏子仁
- 水红木根
- 蚌粉
- 野芫荽
- 蓝茶
- 金丝猴
- 金星草
- 大花素馨花
- 龙眼叶
- 碱地马蔺
- 地棠花
- 鸡心七
- 蟹
- 软水黄连
- 向日葵根
- 黄桷根
- 野柿花
- 羊肚菜
- 蓬莱草
- 地刷子
- 鳖甲
- 滇常山花
- 金牛七
- 鹿髓
- 小罗伞
- 三爪金龙
- 小红人
- 细梗胡枝子
- 大苞芹
- 铁鞭草
- 蜈蚣七
- 圆叶娃儿藤
- 血当归
- 紫云菜
- 黑心解
- 蜀羊泉
- 棕叶芦
- 山螃蟹